标签归档:读书

好愿望和好过程未必能达成好结果

最近在读《商业冒险:华尔街的 12 个经典故事》,书中的一个故事挺有意思,故事名为「福特的命运 好过程导致坏结果」,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福特投入了巨大资源设计了一款失败的新车。

对于代表汽车创造者的福特品牌,在上世纪 50 年代是很强大的,人力物力均很强盛,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也都进行了相应资源的投入,采用了各种调研方式在如今仍然在用,正如故事名所说的,可以理解为有一个好的过程,但结果却很糟糕。

读的过程中这款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款叫 EDSEL「埃德塞尔」的车距今已有 60 多年了,到底啥样呢?我搜了一下,车如题图中那样,我不知道别人的感觉如何,我自己看到后,单从外表来看这款车放到现在也挺酷的,至少外表设计不会落伍,我放几张一起欣赏一下。

香车怎么能没有美女呢,再来一张有美女的,毕竟离现在有些时间了,没有搜到更多的高清大图,我们主要看设计就好。

车就先欣赏到这里,如果想看更多的图片可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查看。

在读的过程中,除了对这款很快失败的车感兴趣,故事的描述也挺有意思,而且挺值得反思的,从失败的案例中思考要好过听贩卖成功学的话语,虽然二者都能促发人的思考。看完这个故事后,给我带来了 3 方面的感受。

一. 品牌的认知

一个产品在用户心智中的认知往往是固定的,或因厂商品牌推广、或随着使用而固定下来,进而在用户心智中为产品品牌赋予明确的标识。一旦这种认知建立起来要改变就比较困难了。比如,如果做洗衣液的突然推出个饮料,想想会有啥感受?再比如,某痔疮膏推出个唇膏,想想又会有啥感受?

对应到故事,里面有一段是关于福特车主在升级车的一段描述,大意说的是一个福特低端车车主在升级座驾时,往往不会选择福特品牌,而是选择福特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品牌,至于为啥讲故事的人说福特也不知道为啥。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福特想要设计一款新车「EDSEL」的计划,用来改变这种状态。

我想这多少跟用户对于福特的品牌认知有点关系,当然跨界是可能的,比如 3M 这家奇特的企业,但终归是有边界的。

在给新车赋予视觉标识和定位受众人群时,比较宽泛模糊,名字倒是没有直观的感受,或许一个朗朗上口且能联想到产品内涵的名称是好的,但在我看来影响不大。在车的受众定位上我却丝毫看不出来这款车到底是提供给谁的,这影响还是挺大的。

在故事里,随着计划的开始执行,在对新车品牌定位中,在名称的选择和品牌定位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与调研,最终使用了 EDSEL 这个福特创始人儿子的名字来作为车的名字。对车的定位是「适合处于上升阶段的年轻管理者或专业人士家庭的时尚汽车」,感受一下,这到底是提供给什么样的人用的车呢?

二. 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于一个产品的影响非常巨大。产品总是在解决一定背景下用户需求而被创建的,其中背景含有小的应用场景也包括大的时代背景,创建产品是一个在这些情景下寻求最优解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具有变化性、随机性,也充满偶然,运气有时候很关键,行业内众多无心插柳却成功的产品,但规划好的产品却往往走的很艰苦,这或许也是做产品的乐趣及其迷人之处。

故事里,有两个参与者总结「这是由公司决定生产新车和新车上市之间的时间差造成的。」,其实就是在这个时间窗口期间环境变化了,经济萧条的突然而至,给代表经济型的小型车带来了市场空间,人们纷纷勒紧了裤腰带,这种情况可想而知。

一款针对未来市场的产品本来就是多变的,当时的决策可能来自最佳的模型,但一方面模型的输入不是稳定的,噪音一现,输出也自然就不如之前的预计了,另一方面时间窗口越长,可能的变化也就越大,这也就带着我们最终走向地狱。

三. 产品是基石

产品是基石,产品本身的华而不实而又营造出很高的预期,往往带来的更多是失望。在整个故事中,产品本身的设计理念是好的,有前瞻性,实现却是糟糕的。

正如故事中描述的:「漏电」,「发动机罩会粘住」,「后备箱打不开」,「按钮用锤子都敲不动,更别说用牙签轻轻戳了」,「仪表盘着火了」,「漆面不佳」,「金属板质量」,「配件故障」,「操控性不佳,颠簸,转弯偏斜」……,也不知道这样的车开着啥感觉,看着漂亮的车毕竟是要开一开的。

虽然作为产品整体的其他部分做的挺好,比如市场宣传,渠道的建设等等,而也正是这些做的好,给了用户很高的预期,预期与实际又不相符,产生了极大的落差,最终用户离产品而去。

产品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应仅仅是产品本身,多方相辅相成,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用户的认可。产品本身是基石,其能够通过解决用户的需求给用户带来价值,基石不稳,市场宣传和渠道建设等产品的其他工作做的好,有时候会给产品带来糟糕的结果。

最后,我仅仅感受到故事里讲述的一部分,还有不少挺有趣的内容,故事说的是好愿望和好过程未必能达成好结果,其实过程也不尽美好。比如过度设计,我们一般会用系统「工程?」来约束产品创造过程,但我们会一直修改,然后对修改过的再进行修改,最后你不得不选择某一个方案,因为没有时间了,系统「工程」总是有最后期限的,过度设计与时间不够如何权衡?讲真的,根据以往的工作经历,确实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书单推荐 – 2017 年

在 2017 年读的书中,其中的 38 本在我看来是值得一读的,整理出一份书单分享给大家,供朋友们选书时借鉴参考,同时也提醒自己再次阅读它们,按照我的理解简单作了个分类。

社会、人类学( 3 本)

这三本书从不同的时空维度看待人类和社会的变迁,其中《枪炮、病菌与钢铁》时空尺度最大,从 100 万年前到现在,我们人类社会是如何走到如今,为什么征服世界的是欧洲和亚洲的人而不是非洲、美洲的土著,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种群不同的生活方式……读起来比较有意思。而《金翼》通过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中两个家族在大半个世纪中的沉浮,带我们一掠时代背景下的家族变迁与兴衰。《夹边沟记事》记录了一段悲惨的短暂时光,我们可以看看在一个叫夹边沟的地方,知识分子的改造情况,处处透露着心酸、伤痛、愤怒和感动。

小说文学( 10 本)

好看的小说着实不少,好小说能给我们的世界观带来冲击,也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在作者的笔下,人物在构造的背景中栩栩如生,随着场景的转换和事件的推进,作者构建的世界迎面扑来,立体感、现实感严丝合缝,突然就觉得文字在眼前鲜活起来。不太懂小说文学的专业特点,看着爽、故事完整、文笔细腻、人物丰满、坑填的好是我的推荐的理由,上面这些小说满足这些,推荐给你们。

传记( 6 本)

读传记更多是用传记中的人给自己树立一个遥远的参照标杆,主人公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从现实意义上说,可以立传则代表这个人是一个比较杰出的人,在最近读的《原则》中,作者把这类人称为「塑造者」。这 6 本都值得读读。一本是企业传记,《腾讯传》中吴晓波老师借腾讯的企业史梳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脉络,也演绎了腾讯这一路走来的种种,跟《腾讯之道》一起阅读会更好。其他 5 本都是个人传记,我读的大部分跟我所在行业相关,他们确实值得学习。这些人一般极富好奇心,对事情抱根问底,善于思考并能排除一切困难实现目标,动手能力极强,最关键的是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比较宏大别致的梦想。《颠覆者》写的青少年时段篇幅较多,我觉得很适合有孩子的家长看看。

健康科普( 2 本)

《最好的告别》在 2016 年就有人推荐,对于衰老和死亡的话题内心其实略有抵触,买来后一直没有读,在去年年初偶尔拿起翻了翻,这一翻就放不下来了,这本书值得每个人都读一读,每个人在线性的一生中终将走向衰老和死亡,那该如何认识衰老和死亡?在奔向死亡之前,该怎样谱写人生的终章?怎样完成最后的告别?

《肠子的小心思》是 2017 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写的精彩,翻译的也精彩,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读完后相信会对嘴这个消化系统的入口到便便这个出口有个十足的了解,而且读的过程中会很欢乐,浅显生动接地气,读罢会对肠胃构造、肠神经和微生物有直观的认识,会颠覆很多日常中的观点「虽然有些书中给出的数据缺乏依据」。写肠子都能写的这么棒,你值得看看。

工具、社科、思维( 17 本)

最后这些是跟我所在行业相关性比较强的一些工具书和一些引起思维碰撞的书。工具书通过提供方法能让人获取知识,提升技能以便能够更好的为工作提供支撑。比如这几年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那怎么做呢?《刻意练习》就会给你方法;再比如要想学着写字或者文案,那可能《金字塔原理》、《文案训练手册》就会给你提供方法;如果你对设计感兴趣或者想知道什么样的是好设计,书名中带着「设计」的 4 本书会给你一些建议;如果你想了解下「见微知著,观侯知节」,那看看《时间之书》就可以了解下中国古代人民的时空观。

引起思维碰撞的书可以看看行业牛人们都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和这个行业的,这些思考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认知改变和提升,而由认知所形成的心智最终会投放到真实世界影响我们的行动,近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逻辑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如想简单了解一下,《简单的逻辑学》还是可以的,就是翻译的略不美。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有其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才是心理学》可以看作心理学的方法论,略专业。

如何从波动和不确定中受益或避免损失,这就是《反脆弱》,书中有不少地方没看明白,但逆向思维是值得学习的。如果想让我们的思维向未来迈一迈,可以看看《必然》、《未来简史》和《超级智能》。如果想在互联网和个人管理方面开阔一下视野,可以看看曹政写的《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和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创新者的窘境》是对创新的思考非常有洞见的一本书,以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是会面临失去领导者地位的窘境剖析创新。这种窘境根植于其运作良好的企业所构建的「价值网络」,这可能就是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描述的企业的「基因」。面对这种窘境,作者梳理了阻碍突破性技术的原则和框架,或许可以利用这些原则和框架避免窘。

以上是 2017 年我的推荐书单,希望能为你选书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2016 年阅读回顾和我的书单

每年年底或第二年年初都会记录一下阅读的书单,这个行为开始于 2014 年初记录 2013 年的书单。以前记录后会放到自己的博客上,从今年起放到这里。翻了一下博客,比较尴尬的是并没有找到 2015 年的记录,在这篇略作补漏。做这个记录是形成阅读的轨迹,在一年结束后方便自己对阅读的回顾,如果恰巧我觉得不错的书你看到后读了也不错,这会让我很开心。

简单回顾

下面的图是我的阅读轨迹图,在 2016 年一共读了 88 本书,其中实体书 7 本,81 本是通过微信读书阅读的电子书,实体书占不到 8%,阅读的书较去年增加一倍多,电子书阅读总时长为 711 小时,平均每天阅读时间接近 2 小时。比较大的变化是在以电子书作为阅读主要方式后,阅读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得益于阅读的便捷性,每天总是可以抽出时间读一会,累积下来就很可观。

readtrajectory

我自己大致上分了分类,共分为 12 类,其中以经济管理类看的居多,近两年没有读过纯技术开发类的书籍,从 2017 年起应该增加这种类型的阅读,阅读纯技术开发类的书,在目前对我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有块级的时间来进行练习实践,实际上这两年并不太具备这样的块级时间,2017 年尝试能否做些调整以适应碎片时间段状态下的开发实践。

以上大致就是我 2016 年关于阅读的回顾,下面是读完后我觉得不错的书,供参考,最后有整个年度读的书的完整书单。

读着不错的实体书

实体书中《故事》与《大教堂与集市》是非常不错的两本书,《故事》以电影剧本讲述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大教堂与集市》讲述的与开源运动有关,如今开源对软件开发与互联网已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处在这个行业的我们应该一读。如果你想站在当下看看未来,可以读读《机器危机》和《人工智能时代》,通俗易懂。

读着不错的电子书

电子书读着不错除了书本身以外,排版和内容编辑上有很大的影响,在刚开始读的时候有不少书错别字还是不少的,而且有些书指出有图但是并没有,有摘要的以点划线隔开等等诸多影响阅读的因素存在,但随着对微信读书的使用,慢慢这些情况都在变好,下面的列表中是我读着不错的电子书。

《思考,快与慢》 《沸腾十五年》
《一九八四》 《习惯的力量》
《独裁者手册》 《动物农场》
《乡土中国》 《零售的哲学》
《浩荡两千年》 《腾讯之道》
《商业的本质》 《赢》
《演讲的力量》 《父与子》
《人生有何意义》

按不同分类的全部书单

对 2016年所有读过的图书简单的分了一下类,一共分了 12 类,排名不分先后,列表如下:

艺术(1)

《故事 :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历史(2)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旧制度与大革命》

哲学(2)

《清醒思考的艺术》

《人生有何意义》

经济管理(25)

《思考,快与慢》

《沸腾十五年》

《微信力量》

《微信思维》

《动物精神》

《病毒循环》

《如何改变世界》

《习惯的力量》

《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

《番茄工作法图解》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物流信息系统》

《零售的哲学》

《另一个欧洲》

《产品经理手册(第4版)》

《浩荡两千年》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

《腾讯之道》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创新者的思考》

《从零开始做运营》

《商业的本质》

《赢》

《游戏改变世界》

《生活中的经济学》

文学(16)

《乖,摸摸头》

《尘埃落定》

《边城》

《一九八四》

《一花一世界》

《动物农场》

《悟空传》

《瓦尔登湖》

《时间移民》

《一个人的朝圣》

《文化苦旅》

《唐诗三百首》

《丰乳肥臀》

《输赢》

《檀香刑》

《闲暇处才是生活》

政治(1)

《独裁者手册》

传记(3)

《微信帝国:张小龙的内争与外伐》

《毛泽东传》

《四十自述》

科普(7)

《时间简史(普及本)》

《计算机:一部历史》

《识茶·泡茶·品茶:茶道从入门到精通》

《奇点临近》

《大教堂与集市》

《机器危机》

《人工智能时代

社科(7)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

《乡土中国》

《深度学习的艺术》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技术及应用》

《季羡林谈写作》

《版式设计法则》

《物种起源(经典超译本)》

医学(4)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药店生态位》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知识问答》

心理励志婚恋两性(17)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开放的智力》

《拆掉思维里的墙》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

《演讲的力量》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梦的解析》

《当下的力量》

《人性的弱点》

《主宰演讲台》

《凸法则》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

《秘密》

《力量》

《魔力》

童书(3)

《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少儿版)

《西游记》

《父与子》

补漏 2015 年读着不错的书

《人类简史》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数学之美》 《创业维艰》
《从0到1》 《联盟》
《学会提问》 《文明之光》
《简约至上》 《万历十五年》
《重新定义公司》 《增长黑客》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我的推荐:4 本值得一读的书

又到周末,这个天气适合窝在家里读书,最近读的一些书中,有四本是值得推荐给大家的,如题图所示,分别是《商业的本质》《腾讯之道》《机器危机》《人工智能时代》。前两本有助于我们学到如何经营好一门生意的若干手艺,后两本的作者则带着我们窥探了一下未来,站在当下思考未来,有助于我们选择从哪条路走向未来。四本书都是通俗易懂的,基本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适合各类人士阅读。

recommend_books_01

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韦尔奇老先生最新的力作,这本书有可能是韦尔奇先生的封笔之作,整本书分为商业、团队、职业管理三部分。商业篇开篇从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运动,目标是为了「赢」开始,对于企业经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有具体的如如何提高协同力,五张幻灯片制定战略,也有针对对企业的增长、全球化、财务、市场营销、危机应对等若干领域内的问题。商业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围绕着商业篇中企业经营的各方面在团队篇给出了如何提高领导力,建立卓有成效的团队,如何管理三种人的方法。在职业管理篇中韦尔奇先生从生活和人生的角度来思考职业,其中找到自己「命运之域」,看待创业,平衡生活与工作,应对事业低谷等对每个人都很有用。这本书值得经常读读,并尝试在实际中进行实践。

腾讯之道

从QQ开始模仿ICO开始,很长一段时间腾讯都被视为产品的抄袭拷贝者,在那段时间里网上热心的网友针对腾讯的产品线做了一张对应的被抄袭的产品的图片,图片在互联网上流传,并随着时间图片逐渐加长,这段时间行业对于腾讯的评价是相对比较不好的,直至3Q大战(奇虎360和腾讯)开始转折,近年来越来越好,无论开始怎样,现在的腾讯确实值得很多企业学习。腾讯之道这本书站在腾讯的内部视角从战略、创新、管理、文化、用户、员工、产品、运营、研发对于腾讯的经营进行复盘总结,可能过于完美或略有夸大,但值得品读与学习,当经营中的一切(无论对内对外)均以「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为基础开展工作时,无疑这个组织是强大的。

机器危机&人工智能时代

当发现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以指数快速增长时,突然感觉这个世界的运行也快了许多,从手机开始「智能」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种类日渐增多。这两本书都是跟人工智能有关,但读起来不生涩,通俗易懂。两位作者带着我们就人工智能这方面提前窥探了一下未来,两位作者均认为未来智能机器的普及及大规模应用会导致系统性失业潮,并会对市场经济造成结构性冲击。也就是说会有很多的工作被机器取代,财富差距加速扩大,失业潮导致消费力下降,需求下降,最终经济陷入萧条。看到未来这些惨象,回过头来作者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方面两个作者给出的解决办法不完全一致,但都涉及资源的再分配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时代》这本书写的更细腻一些,里面的很多案例很鲜活。推荐阅读这两本书,在思维上提前进入未来。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参与感》读后感

昨天晚上等孩子睡觉后,开始阅读《参与感》,看了一半,今天趁着孩子午睡,看完了剩下的另一半,看完后有些感触,随手写写,算作记录。

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开始说起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近些年阅读的书中最好的一本,其排版、插图让人读的很轻松,段落首行不缩进与行间距与段间距让我恍如在电脑、平板或手机上阅读,形成了很好的多设备统一。可能只是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毕竟常见的中文文章中是要求段落首行缩进的,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首行不缩进看着整齐划一,而且在略显小的屏幕尺寸中,首行缩进会显得有些不协调,这可能是我自己的感觉。

这方面平常要多注意一些,尤其在进行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运营过程中,内容的排版应该是用户打开后首先呈现在眼前的,一个整齐的、简洁的,配图与内容高度契合的内容相信会带来印象的加分。但是经常看到却是内容非原创的不说,排版同样很凌乱,图片与内容中的文字不一致,比较典型的有在一个地方显示「登录」,在另一个地方显示「登陆」,类似这样的真有不少,这些真应该改改了。

再说说这本书,这是一本最近比较火的一本书,但是一直都没买来阅读,直到公司买来让大家都看看,这才在周末用了两个大块时间来读一读。我不太爱购买这类的图书,其原因之一其公司太火,有很多研究其公司的机构,书中所说的也不会太脱离这些研究的范畴;其原因之二是自己说出来的大部分是针对过程的总结性东西,往往会只讲招式,不见心法。

在读这本书之前,回忆了一下可能大概说到的地方,结合这两年各种大咖大谈特谈的互联网思维,开看,一边读一边觉得似曾相识,非常符合预想,但距离感颇远且都漂浮在空中,营销打法、产品、设计、传播…… 这些都是最近几年大家在谈论的,但却很少有人做到,或者说都很少真的开始做,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最近几年都知道玩法变了,用户变了,变得更有话语权了,要参与感、要归属感、要对话,但在实际操作时呢?有哪个真正的开始举起手术刀先来给自己开开刀,更多的时候只是想获得一个数字,急功近利。

读完后又重温了一遍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的方方面面,同时获得了不少的新名词与法则,这些给人更多的就像是武功招式,就像独孤九剑,你知道破枪式、破剑式、破箭式… 但就如何修炼这些招式则不知道,当然就算知道也不一定适用自己。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产品或者企业,探索一些真正的跟用户一起共同完成产品演变的方法或者法则。

这本书感觉最好的内容是最后的笔记部分,当然整本书也非常有价值,将手头的产品跟书中的每部分进行关联思考会带来一定的思路,如果说整本书在各部分只讲一个点「MIUI是如何找到100个初始参与者,如何一年到50万」这中间想来不会如书中那样简单,这些过程是如何思考的? 讲完这一个点后再扩展在后面将其他部分再谈谈,或许价值更大。就如书中归纳的三三法则,这本书应该归属于内容战略中的产物之一,也是小米生态圈中的产品之一。

每一个企业的成长之路都是唯一而不可复制的,换一批人同样的做法不一定就能达到同样的高度。我想每个企业都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法则,并随着每一波浪潮不断的修正,不断的修正属于自己的法则,在能够建立法则之前,我们还是努力先找到属于自己的开始之路。

当自身的经历跟努力齐头并进,当恰当的时间身边聚集起互补的人,当找到一个点做出单点的爆品,当找到初始的梦想赞助商,也许随后的进程会推动你不得不大步向前迈进,真到这一步想想就令人激动跟振奋。在这之前,寂寞和各种不理解会一直伴随着你一路前行,这也是修心之路,在耐得住寂寞的同时勿忘初心,你要时刻问一问自己能坚持多久。

最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思索去年大半年负责的产品,基础部分有些重「zhong」了,没有保持简洁性,起步的想法有些高了,尽管走通了整个预期的流程,并在此之上构建了几个应用,但回过头来看看,就这个阶段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驾驭这种模式的持续前进,反而延长了尽早进入寻找梦想赞助商的阶段,同时也没有做好选择切入的哪个点,在初始的定位上存在问题,是要好好的做做调整,从单点的产品开始,将基础部分变轻,再变轻,甚至基础的部分为什么就不能做出一个单一的简洁产品?这些可能是读这些书最大的收获,但至于怎么做,还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不过较之以前思路越发的清晰了。

在此要感谢在公司「景安网络」的这大半年经历,传统的加上个人野路子的产品思维方式与公司领导言语中流露出来的思维在碰撞中有不小的变化。尽管我不太认可公司是一家完全的互联网企业,但我确实开始逐渐进入互联网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