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记录

读《详谈:00后》: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都很优秀

2022 年对于 00 后来说可能是标志性的一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他们这批人会大规模走入社会,走入职场。与此同时国内外的大环境加上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带来的各种变化,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那么他们的看法都会有什么呢?

我是带着这个疑问读这本书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读《详谈》系列的读书,先说结果,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叫《详谈:4 个 2022 应届毕业生》可能会更好。

这本详谈选了四个 00 后,都是在 2022 年毕业的本科应届生,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这四个大学都是一本及以上的学校,是大学中的少数,我们可以说它们是相当不错的学校。

读完后的第一感受是看到了现实,看到了从众,就像李翔老师的那一丝丝担心一样,在主流的影响下,他们无限的开始偏向从众。可能是受访谈框架的影响,没看到多少他们在大学校园中挥洒的青春……后来我一想,在当下的这个环境可能确实很难挥洒青春;又一想,可能挥洒青春的毕竟也是少数中的少数(比如音乐方面的老狼、郑钧、李志),而详谈选择的对象才是大多数,尽管他们代表的是不错学校中的大多数。

看到了现实,那就说说现实,毕业生直面的现实就是就业,直观的感受是学校越好,学生的思考的也越有体系,目标相对也很明确,周边能够利用的资源也比较有优势,对于自身和环境的认知也更清醒。比如对于职业规划来说,来自北大的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思考的明显要体系化一些,目标也比较明确,他们身边也有多元化的社会关系来给他们带来帮助。学校给学生提供的社会关系、原生家庭和个人实际能力结合之下,他们对于现实性问题的看法都有自己的一套。

在我记忆中的是到毕业季才开始着手准备就业,现如今居然被提前了那么长时间,以至于你要在刚刚进入大学,刚适应环境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这可能就是现在的现实。他们对此也有很清晰的认识,也着手在当下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开始卷了起来,我不由在想,教育背景更好的他们都是这样,那么作为整体大多数的二本学子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这四位 00 后很优秀,我把记忆拉到当时我读书的那个时间段,并进行了一番对比之后,我自己的感觉是他们在接触的空间广度上和对环境的认识上要远超当时的我,他们能够接收的输入多元化也远超我们那个年代,他们面对的问题与我们面对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如何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我是不太赞同给每一代人贴上标签,大家都是在所处的环境中,在迷茫中要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好好的生活。正如书中主人公所言,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典型的 00 后,他们只是生于 2000 年左右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他们自己的行动,有他们自己的梦想,并且他们都在努力为之付诸行动,他们都很优秀。

拼多多购物个人体验

2019 年 06 月 19 日 21:49 分,我在拼多多下了第一单,开始了拼多多的使用体验,如今马上就到一年了,说说我的个人体验。

先来说说整体的数据,在一年的时间里,总共下了 39 单,共计 1300.68 元,在网购中应该算比较少的那种,我自己大概做了个分类,如下表:

我自己的整体体验是正常,没有一样东西有超出预期的体验,其实有相当多的东西我是稍用即扔了的,但是考虑到价格,那就只能说比较正常。

这些分类中有两个是百亿补贴的产品,百亿补贴中的东西还不错,也就是大家说的「真香」,我买的这两个补贴并不多,但产品货真价实,购买时大概对比了下价格,确实最低。从我仅有的体验和与朋友的交流和网上小伙伴的反馈来看,当有需求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眼拼多多百亿补贴中是否有该商品,如果有,那就值得优先考虑。

那么百亿补贴之外的就真不好说了,简单来讲这玩意要看运气了,大概比较起来,有下面两类是可以考虑的:

1,学习用具相关这个类别的产品还是可以尝试的,一方面是孩子耗费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些产品买来也都是中规中矩的,跟线下或者其他电商是差不多的,比如中性笔、学生钢笔、马克笔、白胶、卡通涂绘卡等等,办公用品也包含在其中。

2,日用品小物件,比较容易损耗和不会用很久的日用品,或者小物件也是可以尝试的,比如袜子、手机壳、支架、垃圾袋、垃圾桶等生活用品还是可以用用的。

上面这两类产品有需求的时候我还是继续会在拼多多上下单,其他的类别「这里说的是非百亿补贴内的」讲真的就不太推荐了,其实推荐不推荐不重要,这东西还得视自己的需求来定,比如服装,有些人的需求就是一天一件新的(这个可能有点夸张),穿的是(又)新(又)潮,而有些人的需求则不是。大部分的商品是符合其定价与其质量的,相应的也有这方面需求的市场。

除了需求之外,在把挑选时间的花费也考虑进去后,就有了我上面说的买东西要看运气,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在海量的产品中挑选,所以只能匆匆一瞥后下单,剩下的就要看运气如何了。

人人都喜欢又好又快又省,但这往往是不可能的,所以平常心对待即可,从体验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的购物的顺序可能应该是这样的,先看看拼多多中百亿补贴中是否有,在上面两个分类中的也可以先看看拼多多,然后是京东自营(其自建的物流配送体系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最后再去我现在几乎不在上面买东西的淘宝和天猫(挑选成本有些太高)。

那么除了对于购得商品的体验之外呢,整个 App 的使用上也是比较流畅的,去掉了购物车的拼购方式仿佛在看一条条的信息,同时带有社交属性,看到心动的即时就完成了购买,足够简单,这个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买同店不同商品就略微复杂)。这些年 App 的使用上基本上已经足够简单(主要是大家被教育的足够好了),电商类的 App 基本上都构建有「分类+搜索+同好推荐」的体系结构,结构里面装满海量的商品,选择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过滤和信息的筛选要进一步的升级,这方面系统比人进化的快很多。

相对于早期蛮荒时期的各种拼夕夕类的商品,现在各品类的商品已好了很多,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这种拼夕夕在每个城市中都存在,在各个城乡结合处的小超市从来都有各种针对大牌的拼夕夕产品,从色调到名称几乎都做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仔细一看却发现原来不是「拼多多」而是「拼夕夕」,我在好多年前回老家时走访亲戚经常碰到这样的商品,这个市场始终存在,只是有人发现了这个市场并快速让它以更便捷的方式给需求者提供另一种服务,从产品上来讲,拼多多团队是真的很厉害。以上是使用拼多多一年来简单的体验,做个记录。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