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医院有些缘分,奔波游走在数家医院之间,从陪护到被感染「累?上火?」,以至于连续输了四天液,差不多过了 8 天没有网络的生活,这中间并没有错过什么很重要的信息,但无疑影响了计划。
如果没有这一遭,计划中先去武汉溜达溜达,然后现在应该在巴彦淖尔,这些计划都未成行,甚是郁闷。郁闷完后结合这次在几家医院的游走记一下感受。
刚刚启用的全国跨省医保结算系统确实方便了许多,在医保所在地登记参保信息后可方便进行结算,在办理的时候社保人员还挺认真,跨省打来电话以确认是否可用,这无疑方便了老百姓。
在本地医院间转诊却并不是随便能转的,具体规则没有时间来了解,于是通过办理出院后再入院的方式来解决,其中涵盖的检验信息依旧会重来一次,这多少跟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有些关系,而这些同样都是设备检验出来的结果应该做到共享。在时效范围内,让患者抽一次血完成同样的检验应该是能够共享结果的而不是重复的抽血检验。从实际来看并没有感受到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落地。
在郑州看病就不得不说全亚洲第一大医院,最终还是来到这里,为什么?设备先进,医疗资源集中度高,有丰富的病源,以至于每每看起来它都不像个医院,更像是一个集贸市场,但来来往往闪烁着蓝灯的车提醒你,这是医院。好不容易经朋友帮忙,在这医院找了一个加床。
而我也是在这里陪护的过程中可能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以至于眼部受到感染,结膜炎,半边脸都肿了。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大医院复杂的环境导致感染的病毒也具有很强的耐药性,直到现在我的眼睛还没有好转,依旧满眼红色的血丝,为此耽误不少事,好在还有一只眼是好的。
一方面,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能最大程度上辅助医生获得诊断结果,以便给出救治方案;另一方面,好像干什么都需要医疗设备的辅助以便获得诊断结果,给人的感觉还真挺别扭。在别扭中我就在想,或许先来个全身核磁,再来个全身增强 CT ,然后再来个全项检验,这可能就是未来看病的标准流程吧。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善意,是一种求精准的态度。
医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看到「传帮带」师徒体系的场景之一,在查房中师傅带着一帮徒弟们言传身教,伴随着每日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徒弟们随着时间稳步成长,然后变成师傅,周而复始中形成医疗诊治资源的主体「医护人员」,这些人都是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这中间有便捷的地方,比如自助查询打印、缴费、社保结算等就很便捷;亟待完善的地方也不少,比如预约检查总是不能如预约的那样、住院患者病房的居住条件、住院病区的污物管理、输液大厅的输液椅、救治之后的断线等,不管便捷也好,不便捷也好,医院这种地方还是尽量不去的好,而这些不便捷的地方可能就存在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最后,这篇记录和上一篇「初识 Python(一) 」都是用手机备忘录间断性的想起一点记录一点,在输入上虽然不如用电脑更加快捷方便,但写一点再写一点终归还是能有一些产出的,或许下次可以试试用语音转文字的方式是否会更便捷一些。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