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读书

月夜荐书:《生命 3.0》

生命 3.0

《生命 3.0》这本书是 2019 年我读完的第一本值得推荐的书,去年后半年的时候听说过它,在读吴军的《智能时代》时想着读完后读读这本书,结果被当时冒出的《重新理解创业》和《奈飞文化手册》截胡了,这一耽搁就有些忘记了。

前两天在一个小群里看到朋友发的「万维钢的新年书单」,看后发现书单中有这本书,于是就打开来准备读一下,这一读就停不下来了,在孩子睡觉、上学、课外班等待的间歇中就把它读完了,读完意犹未尽,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人工智能方面的书。

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Erik Tegmark」是一个物理学家,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宇宙学上「来自维基百科」。在我心中物理学家都是面对并解决大尺度问题的,问题可以是宇宙级别的宏观大尺度,也可以是粒子级别的微观大尺度,所以对于物理学家怎么看待生命以及人工智能我其实是蛮好奇的。

带着这种好奇掠过赞誉和推荐从引言开始读起,引言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达芬奇」团队中的通用人工智能「普罗米修斯」带着我畅游了一番未来,随着故事的演进我们发现未来可能会有很多选择,这些不同的选择让我们选择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生命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这可能在于很多不同「欧米茄」团队的走向,这些不同的「欧米茄」团队可以帮助人们达到什么极限?又会帮助人类走向哪里?

展望生命的未来之前先感受一下现在,泰格马克用很短的篇幅回顾了一下 138 亿年的宇宙历史「感受一下这个尺度」,直至生命的降临。从爆炸后的一锅无生机、滚烫致密、沉闷均匀的基本粒子汤,到粒子开始组合成复杂的物质。从强核力到夸克再到聚变成氦原子核,然后再到原子,通过膨胀原子冷却再到万有引力放大,原子组成了最初的恒星和星系,宇宙的黎明开启。最初的恒星通过氢原子聚变产生热量和光,然后恒星死亡,原子再度回归宇宙,形成围绕在第二代恒星周围的行星,然后在某个时间点,原子组合成能够维系和复制自我的复杂形态,道生一了,一生二,二生三,生命降临了。

随后,作者以暂新的视角给生命下了个定义:生命是一个能保持自身复杂性并能进行复制的过程。其复制的对象并不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而是能够阐明原子如何排列的信息,这种信息由比特组成。也就是可以把生命看做是一种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根据这个视角下的生命,作者随后建立了一个框架,以便能够系统性的探讨生命的未来,这个框架通过生命组成的硬件软件的升级方式界定了生命 1.0 , 生命 2.0 , 生命 3.0 。

  • 生命1.0(生物阶段):靠进化获得硬件和软件;
  • 生命2.0(文化阶段):靠进化获得硬件,但大部分软件是由自己设计的;
  • 生命3.0(科技阶段):自己设计硬件和软件。

建立了框架后,就可以围绕框架做一些探讨与思考,围绕着框架,在随后的篇幅中,作者先后进行了智能的基础性探索。首先定义智能「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接着从物理学角度对物质如何组合出记忆,而它们又是如何计算和学习的进行了解释,这部分相当有意思,你会看到一个崎岖不平有 16 个山谷的曲面是可以根据位置完成 1-16 任意一个数字的记忆,你会看到与非门怎么可以计算万物,还能简单的一窥神经网络『我没看太明白』。

在完成了基础性的探索后,紧接着探索了很多的可能性,就人工智能的进步可能会对个人生活、电力、金融、武器、法律、就业等产生的问题与影响进行了探讨『这部分在看过几本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书中均有所展望,部分是雷同的』,面对这么多的可能如果有一天通用人工智能被打造出来后,就可能会产生智能的爆炸,产生超级智能,人会被远远的甩开。未雨绸缪也好,提前展望也好,我们面对未来都会有哪些选择?书中给出了 12 种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关系的可能选择,在这些选择中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呢?好像无论是人类灭绝,人类丧失统治地位,限制超级智能发展还是人类统治超级智能都有很多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才能保证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有益?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法是要保证超级智能与人类目标的一致性,而要保证目标一致性,需要让人工智能完成三件事,分别是让人工智能学习、接受、保持我们的目标。可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目前好像是无解的,不说这些人类的终极目标,就是各个非常小的群中也经常很难就目标达成一致,更何况是整个人类。这就又回到了哲学内了。

讨论人工智能必然包括意识,人之所以拥有意识才能拥有不同的体验,而这也是人的意义所在,那人工智能是否拥有意识?如果人工智能可能拥有意识,其体验时间和空间尺度可能会非常庞大,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注定不是宇宙间最聪明的存在,或许生命 3.0 会带着我们的意识遨游整个宇宙。

以上大概就是本书所包含的内容,之所以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并不是因为赞同或者认可作者关于人工智能的种种论断「毕竟很多是可能性的探讨,并没有结论」,更多的是认可作者思考问题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也是这本书与其他讨论人工智能的书的不同之处。建立整体框架界定边界,用现有的基础物理定律,尝试推导分析产生的可能性更具有系统性,其可能性的概率也更大,而这种系统性的建立会将关系和逻辑纳入其中,这会让我们在思考上更加全面一些,从而获得的解决方案也会更优一些。

从近两三年发生的一些事件,比如 AlphaGo 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后续的 AlphaZero 。还有我们无处不见的越来越精准的各种推荐,仿佛最了解我们自己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了,我们已经开始感受到数据以及计算的威力,这背后可能是刚刚开始的人工智能,我们可能很难关注全人类的走向,但可以了解一下人工智能可能会对我们自己有什么影响,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本书各大网购平台均有销售,电子版的在 Kindle 和微信读书均有上架,可酌情选购,如果暂时不想买又想先看看,可以留言[我想先看看]。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月夜荐书:《用户思维+》

这是一本产品方面 Head First 风格的书,Head First 系列的书是 IT 领域内比较知名的系列书籍,其以人、物插图及其间的对话及练习完成其要表达的主题,读起来颇为轻松有趣。《用户思维+》的作者 Kathy Sierra 是 Head First 系列产品的策划人之一,自己的书使用自己自己策划的风格就自然而然了。

正如《用户思维+:好产品让用户为自己尖叫》的书名,这是一本完全站在用户的视角来看待产品的书。用户怎么看一个产品?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当用户表示喜欢这个产品时,其实更多的是用户喜欢他们自己,一款产品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它成就了用户,让用户感到棒棒哒」。

从这个视角来看待产品,或者说如果要建设一款可持续成功的产品(服务)就基本上等同于如何让产品成就卓越的用户。

如何成就卓越的用户?上图的脉络给出了答案,具体就不剧透了,每个人读完后自然会有自己的收获,我读完之后觉得有四点挺有趣,做个记录。

一,「后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值得我们思考。近两年用户体验时刻挂在我们口边,事实上我们在产品设计中也更加关注用户体验,产品的用户体验也与日俱佳,但这些体验往往过于聚焦对功能的体验,而后用户体验则提出在产品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聚焦于功能的体验,而且还要注重功能带来成果的体验。

我们需要思考怎样将「只需一个按钮就可以流畅顺滑的导出月报表」转变为「太棒了,同事们对我提交的月报评价太让我兴奋了」,用户体验不仅仅是使用中的交互,还要顾及用户周边的环境和生活。

二,「场景」在产品设计中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场景是需求之源,在产品设计中仅仅关注与产品本身使用的场景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关注产品本身使用的场景,容易将产品工具化,而将产品置于更大的应用场景更值得我们关注。一个大而有吸引力的应用场景,本身就给用户带来成长的想象空间,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工具专家很少是用户的最终目标。

将企业信息系统置于解决日常工作的业务来单独思考,可能会将产品工具化,假如同时将其放到更大的场景中来做,比如帮助其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许产品会更吸引人。

三,「感性知识」比较有趣,就是有些技能你说不出来你为啥知道,反正就是知道。在相应的环境中对应于海量的数据大脑会自动识别、建模、吸收、内化,大脑在自我训练自我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机器学习的最佳范例之一。

我曾在做可靠性相关产品那几年,听闻航天某院中的一件事,某型号产品采用各种现代系统及技术完成设计,可靠性指标高度达标,测试时却总会出点问题但又总是找不到问题所在,最后没办法喊来已退休的总工过来,问了问情况后却直接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同样的那些比较牛的程序员就是能一下定位到程序的问题所在。感性知识比较强大,要多多进行感性接触。

四,帮助用户变得更好的途中,谱写了一条针对用户的成长曲线,如果把用户换成自己,自己的成长曲线亦如此,在打造让用户卓越的产品途中,何尝不是自我成长的路径,成长型思维模式下的学习、练习以及成长可以说已经脱离了产品设计的范畴,但仔细想来却很有关联,我们从来都是在用工具的时候凸显我们最终获得的成就以及自己的成长。

这些年看着工作时间是在增长,但仔细想想,发现自己仍旧徘徊在刚迈出入门线的状态,如何完成有效的练习继续前进呢?又是什么导致偏离了前进的方向呢?在某些方面是缘于自己遭遇了技能困境,提高认知思考,持续的构建技能结合实践,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

在产品设计上,这本书在说的是一个好的产品要成就卓越的用户,需要真的关心用户,必须帮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自己这个产品,这本书在对如何成就卓越的自己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所以无论是否在做产品相关的工作,这本书都值得读一读,推荐给你。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好愿望和好过程未必能达成好结果

最近在读《商业冒险:华尔街的 12 个经典故事》,书中的一个故事挺有意思,故事名为「福特的命运 好过程导致坏结果」,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福特投入了巨大资源设计了一款失败的新车。

对于代表汽车创造者的福特品牌,在上世纪 50 年代是很强大的,人力物力均很强盛,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也都进行了相应资源的投入,采用了各种调研方式在如今仍然在用,正如故事名所说的,可以理解为有一个好的过程,但结果却很糟糕。

读的过程中这款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款叫 EDSEL「埃德塞尔」的车距今已有 60 多年了,到底啥样呢?我搜了一下,车如题图中那样,我不知道别人的感觉如何,我自己看到后,单从外表来看这款车放到现在也挺酷的,至少外表设计不会落伍,我放几张一起欣赏一下。

香车怎么能没有美女呢,再来一张有美女的,毕竟离现在有些时间了,没有搜到更多的高清大图,我们主要看设计就好。

车就先欣赏到这里,如果想看更多的图片可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查看。

在读的过程中,除了对这款很快失败的车感兴趣,故事的描述也挺有意思,而且挺值得反思的,从失败的案例中思考要好过听贩卖成功学的话语,虽然二者都能促发人的思考。看完这个故事后,给我带来了 3 方面的感受。

一. 品牌的认知

一个产品在用户心智中的认知往往是固定的,或因厂商品牌推广、或随着使用而固定下来,进而在用户心智中为产品品牌赋予明确的标识。一旦这种认知建立起来要改变就比较困难了。比如,如果做洗衣液的突然推出个饮料,想想会有啥感受?再比如,某痔疮膏推出个唇膏,想想又会有啥感受?

对应到故事,里面有一段是关于福特车主在升级车的一段描述,大意说的是一个福特低端车车主在升级座驾时,往往不会选择福特品牌,而是选择福特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品牌,至于为啥讲故事的人说福特也不知道为啥。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福特想要设计一款新车「EDSEL」的计划,用来改变这种状态。

我想这多少跟用户对于福特的品牌认知有点关系,当然跨界是可能的,比如 3M 这家奇特的企业,但终归是有边界的。

在给新车赋予视觉标识和定位受众人群时,比较宽泛模糊,名字倒是没有直观的感受,或许一个朗朗上口且能联想到产品内涵的名称是好的,但在我看来影响不大。在车的受众定位上我却丝毫看不出来这款车到底是提供给谁的,这影响还是挺大的。

在故事里,随着计划的开始执行,在对新车品牌定位中,在名称的选择和品牌定位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与调研,最终使用了 EDSEL 这个福特创始人儿子的名字来作为车的名字。对车的定位是「适合处于上升阶段的年轻管理者或专业人士家庭的时尚汽车」,感受一下,这到底是提供给什么样的人用的车呢?

二. 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于一个产品的影响非常巨大。产品总是在解决一定背景下用户需求而被创建的,其中背景含有小的应用场景也包括大的时代背景,创建产品是一个在这些情景下寻求最优解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具有变化性、随机性,也充满偶然,运气有时候很关键,行业内众多无心插柳却成功的产品,但规划好的产品却往往走的很艰苦,这或许也是做产品的乐趣及其迷人之处。

故事里,有两个参与者总结「这是由公司决定生产新车和新车上市之间的时间差造成的。」,其实就是在这个时间窗口期间环境变化了,经济萧条的突然而至,给代表经济型的小型车带来了市场空间,人们纷纷勒紧了裤腰带,这种情况可想而知。

一款针对未来市场的产品本来就是多变的,当时的决策可能来自最佳的模型,但一方面模型的输入不是稳定的,噪音一现,输出也自然就不如之前的预计了,另一方面时间窗口越长,可能的变化也就越大,这也就带着我们最终走向地狱。

三. 产品是基石

产品是基石,产品本身的华而不实而又营造出很高的预期,往往带来的更多是失望。在整个故事中,产品本身的设计理念是好的,有前瞻性,实现却是糟糕的。

正如故事中描述的:「漏电」,「发动机罩会粘住」,「后备箱打不开」,「按钮用锤子都敲不动,更别说用牙签轻轻戳了」,「仪表盘着火了」,「漆面不佳」,「金属板质量」,「配件故障」,「操控性不佳,颠簸,转弯偏斜」……,也不知道这样的车开着啥感觉,看着漂亮的车毕竟是要开一开的。

虽然作为产品整体的其他部分做的挺好,比如市场宣传,渠道的建设等等,而也正是这些做的好,给了用户很高的预期,预期与实际又不相符,产生了极大的落差,最终用户离产品而去。

产品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应仅仅是产品本身,多方相辅相成,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用户的认可。产品本身是基石,其能够通过解决用户的需求给用户带来价值,基石不稳,市场宣传和渠道建设等产品的其他工作做的好,有时候会给产品带来糟糕的结果。

最后,我仅仅感受到故事里讲述的一部分,还有不少挺有趣的内容,故事说的是好愿望和好过程未必能达成好结果,其实过程也不尽美好。比如过度设计,我们一般会用系统「工程?」来约束产品创造过程,但我们会一直修改,然后对修改过的再进行修改,最后你不得不选择某一个方案,因为没有时间了,系统「工程」总是有最后期限的,过度设计与时间不够如何权衡?讲真的,根据以往的工作经历,确实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书单推荐 – 2017 年

在 2017 年读的书中,其中的 38 本在我看来是值得一读的,整理出一份书单分享给大家,供朋友们选书时借鉴参考,同时也提醒自己再次阅读它们,按照我的理解简单作了个分类。

社会、人类学( 3 本)

这三本书从不同的时空维度看待人类和社会的变迁,其中《枪炮、病菌与钢铁》时空尺度最大,从 100 万年前到现在,我们人类社会是如何走到如今,为什么征服世界的是欧洲和亚洲的人而不是非洲、美洲的土著,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种群不同的生活方式……读起来比较有意思。而《金翼》通过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中两个家族在大半个世纪中的沉浮,带我们一掠时代背景下的家族变迁与兴衰。《夹边沟记事》记录了一段悲惨的短暂时光,我们可以看看在一个叫夹边沟的地方,知识分子的改造情况,处处透露着心酸、伤痛、愤怒和感动。

小说文学( 10 本)

好看的小说着实不少,好小说能给我们的世界观带来冲击,也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在作者的笔下,人物在构造的背景中栩栩如生,随着场景的转换和事件的推进,作者构建的世界迎面扑来,立体感、现实感严丝合缝,突然就觉得文字在眼前鲜活起来。不太懂小说文学的专业特点,看着爽、故事完整、文笔细腻、人物丰满、坑填的好是我的推荐的理由,上面这些小说满足这些,推荐给你们。

传记( 6 本)

读传记更多是用传记中的人给自己树立一个遥远的参照标杆,主人公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从现实意义上说,可以立传则代表这个人是一个比较杰出的人,在最近读的《原则》中,作者把这类人称为「塑造者」。这 6 本都值得读读。一本是企业传记,《腾讯传》中吴晓波老师借腾讯的企业史梳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脉络,也演绎了腾讯这一路走来的种种,跟《腾讯之道》一起阅读会更好。其他 5 本都是个人传记,我读的大部分跟我所在行业相关,他们确实值得学习。这些人一般极富好奇心,对事情抱根问底,善于思考并能排除一切困难实现目标,动手能力极强,最关键的是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比较宏大别致的梦想。《颠覆者》写的青少年时段篇幅较多,我觉得很适合有孩子的家长看看。

健康科普( 2 本)

《最好的告别》在 2016 年就有人推荐,对于衰老和死亡的话题内心其实略有抵触,买来后一直没有读,在去年年初偶尔拿起翻了翻,这一翻就放不下来了,这本书值得每个人都读一读,每个人在线性的一生中终将走向衰老和死亡,那该如何认识衰老和死亡?在奔向死亡之前,该怎样谱写人生的终章?怎样完成最后的告别?

《肠子的小心思》是 2017 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写的精彩,翻译的也精彩,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读完后相信会对嘴这个消化系统的入口到便便这个出口有个十足的了解,而且读的过程中会很欢乐,浅显生动接地气,读罢会对肠胃构造、肠神经和微生物有直观的认识,会颠覆很多日常中的观点「虽然有些书中给出的数据缺乏依据」。写肠子都能写的这么棒,你值得看看。

工具、社科、思维( 17 本)

最后这些是跟我所在行业相关性比较强的一些工具书和一些引起思维碰撞的书。工具书通过提供方法能让人获取知识,提升技能以便能够更好的为工作提供支撑。比如这几年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那怎么做呢?《刻意练习》就会给你方法;再比如要想学着写字或者文案,那可能《金字塔原理》、《文案训练手册》就会给你提供方法;如果你对设计感兴趣或者想知道什么样的是好设计,书名中带着「设计」的 4 本书会给你一些建议;如果你想了解下「见微知著,观侯知节」,那看看《时间之书》就可以了解下中国古代人民的时空观。

引起思维碰撞的书可以看看行业牛人们都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和这个行业的,这些思考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认知改变和提升,而由认知所形成的心智最终会投放到真实世界影响我们的行动,近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逻辑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如想简单了解一下,《简单的逻辑学》还是可以的,就是翻译的略不美。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有其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才是心理学》可以看作心理学的方法论,略专业。

如何从波动和不确定中受益或避免损失,这就是《反脆弱》,书中有不少地方没看明白,但逆向思维是值得学习的。如果想让我们的思维向未来迈一迈,可以看看《必然》、《未来简史》和《超级智能》。如果想在互联网和个人管理方面开阔一下视野,可以看看曹政写的《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和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创新者的窘境》是对创新的思考非常有洞见的一本书,以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是会面临失去领导者地位的窘境剖析创新。这种窘境根植于其运作良好的企业所构建的「价值网络」,这可能就是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描述的企业的「基因」。面对这种窘境,作者梳理了阻碍突破性技术的原则和框架,或许可以利用这些原则和框架避免窘。

以上是 2017 年我的推荐书单,希望能为你选书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2016 年阅读回顾和我的书单

每年年底或第二年年初都会记录一下阅读的书单,这个行为开始于 2014 年初记录 2013 年的书单。以前记录后会放到自己的博客上,从今年起放到这里。翻了一下博客,比较尴尬的是并没有找到 2015 年的记录,在这篇略作补漏。做这个记录是形成阅读的轨迹,在一年结束后方便自己对阅读的回顾,如果恰巧我觉得不错的书你看到后读了也不错,这会让我很开心。

简单回顾

下面的图是我的阅读轨迹图,在 2016 年一共读了 88 本书,其中实体书 7 本,81 本是通过微信读书阅读的电子书,实体书占不到 8%,阅读的书较去年增加一倍多,电子书阅读总时长为 711 小时,平均每天阅读时间接近 2 小时。比较大的变化是在以电子书作为阅读主要方式后,阅读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得益于阅读的便捷性,每天总是可以抽出时间读一会,累积下来就很可观。

readtrajectory

我自己大致上分了分类,共分为 12 类,其中以经济管理类看的居多,近两年没有读过纯技术开发类的书籍,从 2017 年起应该增加这种类型的阅读,阅读纯技术开发类的书,在目前对我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有块级的时间来进行练习实践,实际上这两年并不太具备这样的块级时间,2017 年尝试能否做些调整以适应碎片时间段状态下的开发实践。

以上大致就是我 2016 年关于阅读的回顾,下面是读完后我觉得不错的书,供参考,最后有整个年度读的书的完整书单。

读着不错的实体书

实体书中《故事》与《大教堂与集市》是非常不错的两本书,《故事》以电影剧本讲述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大教堂与集市》讲述的与开源运动有关,如今开源对软件开发与互联网已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处在这个行业的我们应该一读。如果你想站在当下看看未来,可以读读《机器危机》和《人工智能时代》,通俗易懂。

读着不错的电子书

电子书读着不错除了书本身以外,排版和内容编辑上有很大的影响,在刚开始读的时候有不少书错别字还是不少的,而且有些书指出有图但是并没有,有摘要的以点划线隔开等等诸多影响阅读的因素存在,但随着对微信读书的使用,慢慢这些情况都在变好,下面的列表中是我读着不错的电子书。

《思考,快与慢》 《沸腾十五年》
《一九八四》 《习惯的力量》
《独裁者手册》 《动物农场》
《乡土中国》 《零售的哲学》
《浩荡两千年》 《腾讯之道》
《商业的本质》 《赢》
《演讲的力量》 《父与子》
《人生有何意义》

按不同分类的全部书单

对 2016年所有读过的图书简单的分了一下类,一共分了 12 类,排名不分先后,列表如下:

艺术(1)

《故事 :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历史(2)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旧制度与大革命》

哲学(2)

《清醒思考的艺术》

《人生有何意义》

经济管理(25)

《思考,快与慢》

《沸腾十五年》

《微信力量》

《微信思维》

《动物精神》

《病毒循环》

《如何改变世界》

《习惯的力量》

《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

《番茄工作法图解》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物流信息系统》

《零售的哲学》

《另一个欧洲》

《产品经理手册(第4版)》

《浩荡两千年》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

《腾讯之道》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创新者的思考》

《从零开始做运营》

《商业的本质》

《赢》

《游戏改变世界》

《生活中的经济学》

文学(16)

《乖,摸摸头》

《尘埃落定》

《边城》

《一九八四》

《一花一世界》

《动物农场》

《悟空传》

《瓦尔登湖》

《时间移民》

《一个人的朝圣》

《文化苦旅》

《唐诗三百首》

《丰乳肥臀》

《输赢》

《檀香刑》

《闲暇处才是生活》

政治(1)

《独裁者手册》

传记(3)

《微信帝国:张小龙的内争与外伐》

《毛泽东传》

《四十自述》

科普(7)

《时间简史(普及本)》

《计算机:一部历史》

《识茶·泡茶·品茶:茶道从入门到精通》

《奇点临近》

《大教堂与集市》

《机器危机》

《人工智能时代

社科(7)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

《乡土中国》

《深度学习的艺术》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技术及应用》

《季羡林谈写作》

《版式设计法则》

《物种起源(经典超译本)》

医学(4)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药店生态位》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知识问答》

心理励志婚恋两性(17)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开放的智力》

《拆掉思维里的墙》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

《演讲的力量》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梦的解析》

《当下的力量》

《人性的弱点》

《主宰演讲台》

《凸法则》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

《秘密》

《力量》

《魔力》

童书(3)

《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少儿版)

《西游记》

《父与子》

补漏 2015 年读着不错的书

《人类简史》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数学之美》 《创业维艰》
《从0到1》 《联盟》
《学会提问》 《文明之光》
《简约至上》 《万历十五年》
《重新定义公司》 《增长黑客》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