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

游戏、电视与孩子的教育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在长大,我开始时不时的考虑一些孩子成长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属于信息时代孩子们中的一员,也不知道具体从那一天开始,就对手机、平板、电视突然兴趣很大,在这些东西上干什么呢?主要是玩游戏、看视频、看动漫。再然后家里的电视就被「坏」了,手机平板也被限制了。

在成年人的观点中这样会损害眼睛,会影响学习等等还有许多的理由,然后各种才艺班或学习班就上场了,但我不喜欢这样,也不认为应该这样。造成孩子喜欢玩这些很大程度上我们应该从我们自身找找原因,而且我也从来不觉得玩游戏是不好的。

如果能陪孩子尝试寻找更多好玩的事情,孩子们一定不会就仅拘泥于游戏和动漫,缺少陪伴和发现使得孩子没有更多的选择,孩子们当然会选择能接触到的而且他最喜欢的来获得乐趣,更何况很多时候孩子第一次接触这些就是家长给他们的。

单纯简单的进行限制,又没有引导让孩子发现有乐趣的事情时,孩子应该干些什么呢?按照家长既定的逻辑实现家长的期许?可家长既定的逻辑又凭什么是正确的?更何况从游戏和动漫本身来看,我从来都不觉得它们是坏的,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游戏,同样每个时代也会有每个时代让人沉迷的东西,但这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仅仅是留在心里的一段美好回忆,丝毫不会影响你做多元化的选择和你的生活。

在对我自己孩子目前玩游戏、看视频的观察和交流中,我更觉得游戏、视频可能是孩子认识事物的一个窗口,具体表现在有时候甚至能给我讲一个故事和怎么做一个机关,当然这些仅仅局限于游戏世界中的元素,我偶尔会对照社会中能对应到的跟他说说,当然作为 IT 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我还每每给他讲讲游戏是通过编程实现的;会记得视频中间出现的广告,在街上看见后会第一时间告诉我,碰到吃的有时会想让买来尝尝,碰到好玩的玩具有时也要求购买……甚至目前被广为抨击的「王者农药」这款游戏也知道。

游戏也并不是孩子唯一关注的,玩起来也相对自觉。孩子们也期望周末带他们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也会每天看看书,也愿意尝试学习并喜欢上某些事「目前阶段就喜欢学下围棋」,但如果缺少陪伴让孩子孤独前行,这些可能终究也就不了了之了。我想我们可能需要多给孩子一些陪伴,说说家长理解的社会基本规则限制,允许孩子表述自己的观点,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其快乐的成长,引导其自己建立自己的好习惯。

目前我在这方面做的是远远不够的,孩子其实是有极强的求知欲的,一定程度上这些限制会不断的抹杀孩子们的求知欲,同时过于单一的窗口缺乏引导更加容易让孩子沉迷进去,在这方面更多的原因在我这个做家长的而不是孩子,但往往我们指责的却不是我们自己。

我不反感孩子们玩游戏,不反感孩子们看电视,我知道的是好玩的游戏从来都是一个世界,如果把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看作是神「上帝」创造的一个游戏世界,在很多地方跟现在好玩的游戏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要想玩的出类拔萃同样是极不容易的,通往出类拔萃的路径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如果这么想,可能这也是一种教育引导的方式。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想起了20多年前一个叫 TT 的软件

儿子在平板上玩「我的世界」这个游戏,学会找到游戏录播视频边看边实践,玩的不亦乐乎。偶尔几次给我说要玩模组,这东西我不大懂,大概看了看录播的视频,好像都是在台式电脑上开玩的,每每提及时我都会说:『要玩这个得先会操作电脑,要会使用键盘鼠标这两个最基本的输入设备,鼠标已经会了「小游戏的功劳」,我教教你键盘怎么使用?』

后因学习拼音好像略微跟英文字母有冲突,所以在大概说了说键盘布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最近学前班结束,我就琢磨着大概给他讲讲电脑的基本组成,并让他练习一下键盘的使用。

按照我的理解,要想很好的使用键盘可以通过对键盘键位的认识重复性的练习来达到。对键盘键位的认识一方面要了解整个键盘区域的划分及其功能,另一方面是 10 根手指每一根都负责哪些键,如题图所示。重复性的练习则是提高熟练度,最终能够做到快速的盲打,提高熟练度的练习结合一款软件来配合练习应该会更好。

上网搜了一下指法练习的软件,在线的大部分以 Flash 游戏的方式提供,尝试后发现并不好用。需要下载的动辄好几十兆,我突然就想起了 20 多年前我用的一款叫 TT 的打字练习软件。

software_tt_00

随着回忆中浮现的昔日画面,TT 这个软件产品也越来越清晰,这是一个非常小的软件,应该不到 100K,具有由浅到深练习体系,从最简单的几个键到全键盘的练习体系都有,还具有游戏的关卡模式,有速度和错误率统计功能。我记得我们当时在略微熟练以后常常轮换着在宿舍的电脑中进行 PK 看看谁盲打的速度快及正确率高,或者看看谁能闯过多少游戏关卡,也蛮有乐趣的。当然玩这个软件的时间并不长,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在用这个软件,但我想用过的都应该多少会记得它。

software_tt_01

从现在来看这是一个优秀的产品,首先这个产品解决了用户核心需求,也就是用这个产品能够提高正确打字的速度,解决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才能产生价值。其次,给出的解决方案足够简洁,可能包括上手使用简单重复但不枯燥清晰的阶段性目标达到目标的反馈

一开始容易上手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使用的人不会因为难度过高或挑战过大而过早的放弃,这个产品构建的由部分到局部,由浅入深的阶梯体系使得开始用的人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不断的进阶中给你不同的选择,最终达到作为一款工具提高效率的目的。

整个键盘就一百多几个键,常用的键大约有 40 来个,这样的练习肯定会重复,重复一般会带来枯燥,这个产品通过游戏关卡的方式,逐渐增加字母的方式来完成进阶的挑战,大大降低重复带来的枯燥,使得在练习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有趣,在当时黑黢黢的屏幕和命令后的 DOS 时代,体验做的也不错,在挑战每次目标的时候有动静结合的交互,还有声音提示。

每选择产品提供的一项功能,会清晰的给出一个阶段性的练习目标,对这些阶段性目标中的字母使用各种组合进行随机处理,既能够很直观的看到完成一次练习你要达到的目标,也很好的练习了各个手指的熟练度。

在每一次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会有即时的反馈,能够很直观的以视觉、动态及声音提示向用户进行反馈。你时刻知道你正在那里,还有多长时间完成,这次的挑战比上次的挑战有进步与否,过程中有多少地方有错误等等这些都会给予反馈。

我想我们现在在做的产品可以在完成用户核心需求的基础上,考虑从这四个方面着手使得整体的解决方案更简洁。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2017 过年杂记

一年一度的春节算是基本过完了,可能在北方的一些城市过完正月十五才算真正过完这个年。今年的整个春节假期在两个地方度过,放假前媳妇提出今年回她家过年,在我的记忆中除了一次由于我生病而不得不在她家过年之外并没有在她家过过年,这一提出那肯定支持。我们二十八放假,比媳妇早一天放假,买了买东西,二十九中午开始启程,下午就到媳妇家了。

城市中的年味早不少年就不再存在,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会有同样的感觉,同样都是被雾霾笼罩的都市,而过年是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其实我也想不起来城市中的年味到底啥样,仅有对年味的零星记忆停留在小时候农村老家以及伴随我长大的大西北的北山林场和名为平安驿的县城。

如今在相距不到 200 公里的两个城市中过年没有太大的区别,休整到第二天,大年三十晚上去早已定好的饭店开始年夜饭,每个人间断性的摆弄着手机,说着话,照顾着孩子们,一如既往的不看春晚,孩子们会开始领到压岁钱,饭毕后回家,继续间断性的摆弄着手机,带着孩子们在屋里闹一闹也就睡了,在今年全面禁放鞭炮下还是能够听到零星的鞭炮声,三十就这样过去了。

初一,开始拜年走亲戚,记忆中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通过春节假期走亲戚拉拉家常说说在外点见闻趣事,其乐无穷,当然有距离才会有这样的感受,如今却已感受不到。亲戚们喜欢打牌,平常也相聚频繁,所以趁着过年早早的就去牌场了,或者去转悠了,走亲戚成了一种过场,不喜。初二延续初一的事情。

在这两天的间歇中,媳妇和孩子的姨带孩子们就去逛公园逛商场游玩了,我趁着这时候与晚上睡觉前就能看会书,间断中先读完了《斯通纳》,又读完了《夹边沟记事》,这是两本让人略感沉重和压抑的书。前者讲述了「斯通纳先生」平凡的一生,在期待与实际的落差中探索自我,内心终达极致却又在孤独中终其一生,有执着,有爱,有认同,有怜悯,有信任,有死亡。后者讲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在夹边沟农场改造的纪实故事集,这是一段悲惨的历史。这之后我又重读了一遍《黄金时代》。

初三中午开始返回,于下午到家,妹妹妹夫一家已于初二到家,晚上准备饭菜,大家围着桌子算是一起吃了这边过年的一个团圆饭,第二天计划去逛庙会。初四等孩子们收拾妥当已近 11 点,出门后一路向东开去,在中途有摘草莓的地方,孩子们看到非得要先摘草莓,于是停下摘了一阵子,赶到地方先找吃饭的地方,去朋友家推荐的地方处于关门中,最终去了第一楼,人真是多,都快 14 点了还是拿到号后等了一段时间,吃完后孩子们嚷嚷着困了非要回家,说好的是去逛庙会,结果就吃了个饭就回去了。

初五妹妹一家返程,剩下的时间给郑州这边的亲戚拜了拜年,在家休息与跟孩子玩了,年这就算过完了,初七由一天的会议开始进入工作模式。

这样的过年方式好像已经好几年了,越来越感觉没有什么意思,没干啥事却觉得挺累,这是一年中所有假期我最不期待的一个假期,或许下一个年要尝试改变一下。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电脑与手机中常用的一些工具

每天使用电脑与手机在目前是一种常态,今天说说我在电脑与手机上常用的一些工具「应用」,这些工具在日常中占用了不少使用时间,且有进一步向移动端靠拢的趋势。

电脑主要在工作中使用,由于工作的内容的逐步变化,使用的工具也在逐步的变化,在数量上呈减少的趋势。两年前更换了Mac电脑后,偏爱使用系统自带的原生应用。

浏览器目前主要使用 Safari ,在SS的配合下「Shadowsocks」进行信息的全方位浏览与查看,足够用于日常的使用。另安装了Chrome和Firefox,在浏览信息时前端不太兼容的时候使用,日常使用较少。如果是在Windows系统下Chrome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文档,幻灯片、表格处理方面也是使用系统自带的iWorks套件Pages、Keynote、Numbers,目前基本能够满足使用,只是每次都需要进行格式的转换,略微有些不便。Windows系统下Office和Wps是经常会用到同等工具。

XMind是一款脑图工具,主要用于将思维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在思考要做的工作及读书归纳总结的时候使用它还是挺好用的,有一个提纲性的东西对于开展接下来的工作总是清晰与方便的,免费的基础功能足够满足绝大部分人的使用。

奇妙清单是一款任务清单的应用,用于记录及处理待办事项,可以团队作业,一切可以用清单方式罗列的都可以用用,比如购物清单、出差携带物品清单等等都可以尝试用用,与日历结合使用,效率倍增。系统自带的原生应用「备忘录、提醒事项」已经足够好用,使用它一方面是简单好用,另一方面是它支持全平台使用,支持Windows、Mac OS、iPhone、Android。

有道云笔记是一款笔记类的应用,可以处理与笔记有关的一些事情,如果有写笔记的习惯,或有收藏文档的癖好,可以尝试用用。笔记支持Markdown语法的写作,在Windows系统下与其集成一体的有道云协作可进行团队工作协作,一方面可用于交流,另一方面可用于工作文档的沉淀。

圈点是一款截图标记的小工具,可以方便的进行截图然后在图片上做标记、打马赛克、写文字等等,常用在需要针对图片交流的时候,比较方便。

以上是在电脑中目前常用到的工具,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工具也在日常中使用,但不那么通用,比如:VirtualBox、StarUML、Typora、Axure、Eclipse、XCode、Android Studio等,就不多说了,下面说说手机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上面介绍的工具中除了XMind和圈点,其他的同样经常在手机「iPhone」中使用,内容和操作是互为同步的,这在使用上极具效率。

微信读书是目前在我手机上占据使用时间第一的应用,正如其名,这是一款读书的应用,喜欢用手机读书的朋友可以尝试一用,书的数量还可以,书的编辑也越来越好,从最开始的错误不少到目前逐渐变好,变化挺快。最大的特点是微信的朋友关系链对这个应用是开放的,能清晰的知道一本书的读者及其想法,有助于进行图书的选择与购买,另外会根据阅读时间奖励书币,书币则可以用于图书的购买。

即刻是按照话题提供信息一个应用,是我日常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主动体现在你只有订阅了话题,你才会获得该话题的信息,对于喜欢主动阅读的人,这个应用应该蛮好。

多邻国是一款外语学习工具,支持多个语种的学习,目前用于英语的学习,大概每天会占用10分钟时间,课程以专题形式组成,设定目标对应的经验值,完成每日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完成专题,进一步解锁新的专题,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游戏方式学习的工具,课程内容有单词图文选择,语言互为翻译,有口语朗读,挺有趣。对了,这个工具还有社交功能,不过我还没使用。

1Password是一款管理密码的工具,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网上活动,大多都需要密码,为每个创建单独的密码很难记住,一个良好的密码管理还是蛮需要的,我使用这个工具进行密码的管理。

小密圈是一个社群工具,可以建立私密小圈子,小密圈可以作为团队协作的一个工具,可以作为知识变现的工具,也可以作为一个网上的私人虚拟会所,有免费的圈子也有付费的圈子,目前主要在几个圈子中获取知识。

另外一些工具与我所工作的行业有关,比如使用Next来看看每周都有什么互联网的产品产生,用开发者头条来看看开发者关注的话题都有哪些?偶尔用用知乎和豆瓣,还有Quora和Hacker News,这些加上原生应用基本就是我日常会使用到的工具,当然还有微信、QQ及银行的客户端这些就不说了。

Android手机目前用作备用手机,以体验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为主,除了1Password和iOS原生的应用之外,其他的都有对应的版本可供使用。

除了用于专门用途的工具之外,大部分的工具在目前都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是同步的,或趋于向这个方向发展,这让用户使用中方便了很多,甚至在设备间都可以完成复制和粘贴了,真是随时可用随处可用,从软盘时代、光盘时代、U盘时代到网络时代,旨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工具也在演变。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警惕一种新的诈骗方式

早上上班路上从广播听到一则新闻,说的是近期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大概是这样的:

你会收到一个需要到付的包裹,需要支付的金额也不是很贵,比如 ¥39 这样的,里面的东西「财神」摆件或雕像,物品劣质到你能直观的看出它跟 ¥39 是不对等的,收到支付包裹的人多为做生意的,你说不支付吧按照不少中国生意人的看法是你不能把财神拒之门外吧,钱也不算多,就这样在闹心的支付后,诈骗者成功的获得了利益。

类似这样的诈骗方式还有很多,只要针对不同品类的物品,选择对应感兴趣的用户范围,行骗者在这方面总是会收益不菲。这些诈骗方式在有时候能做到非常精准,比如你收到的包裹上准确的填写着你个人的信息,刚好在你最近网购完等待到货的时候收到包裹等等,在相关环节人员的配合下,一条生意链就这么形成了。想想其实还是蛮可怕的,稍不留神可能就中招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有效使用数据的威力,进行精准的投放,要么给你天上掉馅饼的东西,要么给你心里上难拒绝的东西,价格又不贵,又有人配合,于是屡屡得手。

除了这种使用实体物品,利用数据进行行骗之外,针对金融产品的一些操作可能比这个破坏性更大,在《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中写了如何使用归纳法从别人口袋里掏钱的例子,摘录如下:

请你寄出100000份股指预测的邮件。你在一半邮件里预测下个月股票行情会上升,在另一半邮件里预测股票行情将回落。假定一个月后股指回落了,你就再发一遍邮件,这回只发给你作出了正确预测(股指会跌)的那50000人。你再将这50000人分成两组,写信给第一组,说股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会上升,给另一组写信说股指会跌。如此类推,10个月后还剩下100个人,你给他们作的预测从没有出错。在这100个人的眼里你就是英雄。你证明了,你拥有真正的先知式的预测能力。于是这100个人中的几位会将他们的财产托付给你。

在这方面国人中的一些人一向是比较「聪明」的,经过变换就会延伸出很多玩法,让人防不胜防,生活中的我们,在享受科技与社会发展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贪图小便宜。说实在的只要少憧憬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要贪图小便宜,就能过滤很多的诈骗。

另一方面参与市场经营的企业除了要继续加强对用户数据对保护之外,可以从经营的产品上想想办法。以服装为例,我曾经在知名电商网站的耐克旗舰店购买过一条裤子,比线下商店便宜,穿一阵子之后褪色,还挺严重,我想可能是运气不好,刚好碰到了不良品。

在这之后听朋友说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先在电商网站品牌旗舰店买,同时在另一个电商网站买同款,到货后调换一下,然后对品牌旗舰店的进行退货操作,退货检验不严格或无法轻松的检测是不是被调换的就再次进入库房进入待卖状态了」,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就再也没在电商网站上买过品牌服装。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些品牌的产品其实可以做些什么的,这方面我见到的一家经营运动产品的超市做的非常好,他们在所有的服装上都装上了RFID标签吊牌,这样当你调换的时候也能相对容易的检测出故事中的状况进行过滤,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当生活中围绕在身边的数据越来越多的时候,这种基于数据的诈骗肯定会越来越多,数据传递在网络的通道中能到达的范围和速度相比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而物理运送通道也日趋完善,两者结合之后,能提高生活的便捷的同时也会造成破坏,而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诈骗的方式后,及时告诉周边的人是一个好的习惯。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