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

推荐 13 本书:3 季度中读到的好书

时间走得很快,第三季度这就过去了,这个季度读书的时间稍微有点长,也就多读了一些书。在读到的书中,有 13 本我读着不错,推荐给大家。说 13 本也不太对,其中《大商人读库本系列》一套共 6 本小册子。

以下推荐的书的排列顺序按照我阅读的时间由近及远排列。今天开始国庆长假,在随处走走依然不甚方便的现在,在假期读读书,喝喝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1 – 《绝叫》

这是这季度读完的最后一本书,这是本小说,故事以女主铃木阳子在单身公寓的「死亡」开始,把女主「一生」所在时代的日本社会讲了个精彩,繁华与衰落背后的种种虽然在故事中只是只言片语,但通过这只言片语你仿佛能看到整个社会在那个时代的人所要面对的是什么。对于个体来说,他或她可能只是时代的一粒灰尘,但灰尘也会在飘荡中来一场旅行,可能还有发自内心绝望的喊叫。

– 2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

这本书很久之前读过一遍,这次是复读,我读的版本是 30 周年纪念版,读完依旧带来了不少启发。正如书名中的「高效能」,如果你是追求高效能的人士,理应读一读,看看柯维留下的 7 个习惯如何使个人获得自我提升,成就自我的同时,又是如何激发组织迈向卓越。

我在豆瓣上给这本书打了 4 星,减少的一星主要是读起来略显啰嗦,去除这点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认真看看的。首先,这本书会让我们对习惯和效率的认识更进一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追求高效能,这也是我们成长和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好的习惯会促使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动时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其次,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其实也在践行这些习惯,比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是三个提高个人成长,获得个人领域成功概率的习惯,我们在日常都多少在应用这些习惯,为什么不能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呢?

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人除了观内修己之外,还要跟公众打交道。我们要进入职场,我们要在社区生活,我们会有一些朋友,这就要我们把自己呈现给公众,发生互动,产生协作,创造价值。我们如何提高在公众领域成功的概率呢?「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综效」这三个习惯会带来一些帮助。

人生旅途多少是这六个习惯的迭代与更新,而我们则据此成长,走完一生。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来自于获得个人成长与成功的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是三个习惯每每看着简单,也能通俗理解,日常也在应用,却总是不能做的很好,这次读得时候发现就这三方面仍然需要提高。

– 3 –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这本书值得多读读,写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阐述思想理论及发展史的书来说非常难得能有这么好读的,希望这样的学者能够多一些。我在豆瓣上给这本书打了 5 星,非常推荐大家读一读,其实从上面截图中的评价人数和对应的分数来看这本书也是值得阅读的。

现实离不开思想,思想内在于现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都脱离不了思想助攻,从小到日常的购物,大到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种种都脱离不了一个思想观念的框架。那么对于这些思想观念的来源的追问,就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反思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助于我们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整本书讲的都很精彩,比如开篇「中古今之变」部分,这部分介绍了「理性」的观念这个思想动力是如何让自然变成了不自然,这产生了两个基本观念的转变:人看待世界和人看待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两种转变带来了两个现代性的问题:我们如何用理性来回答人生活的意义?既然相信人人自由平等,我们该如何建构社会秩序? 

从自然变成不自然的过程中,如何建构「理性」,一些思想大家建立了自己思考的理论,这部讲义介绍了 19 位思想家建构的思想大厦基础与框架,以故事和结合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来娓娓道来,把每个人都讲的很精彩,这相当于给这些思想理论做了一个概览,把你带到门口,假如有一天真要研读某位思想家的理论著作,也会极有帮助。

– 4 –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这本书是从微信产品创始人张小龙在腾讯的一次内部分享内容中整理而来的。微信可能是现在每个人每天都会使用的一款 App,正如微信所说的「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我想如今的微信是做到了这点。这也是一本我读完后在豆瓣上打了 5 星的书,推荐产品人都应该阅读。

整本书短小精悍,不到 5 万字。书中内容虽涵盖产品的各个方面,有细节也有抽象,但我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居然是强烈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可能就是张小龙独有的思考。书中的每一段话都值得深思,每一部分都应该在做产品的时候思考一番。张小龙怎么思考的,在书中如你所见,自己做产品终究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可能沿途每个人看到的风景都不同,但一些路标是每个人都要路过并需要为之停留,然后在这些路标留下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

– 5 – 《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这本书同样也是我读完后在豆瓣上打了 5 星的书,这本书挺有意思,我在读之前看到书名脑中浮现的是「天皇皇,地皇皇,……」这样小时候能够在电线杆上偶尔看到的小传单。开始读以后发现相去甚远,但其实也多少是有些关联。

书中从「叫魂」这个事件对当时帝国的社会种种做了一番考证。读着有意思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从字里行间依然能看到当下的种种在历史中的踪迹,用另一种方式看,或许「叫魂」正在上演。

– 6 – 《大商人读库本系列》

大商人读库本系列共有 6 本小册子,分别介绍 6 位近代民营企业家,从书中的文字读来,这 6 位企业家都很值得敬佩,我读罢尤其喜欢张謇、穆藕初和刘鸿生。册子很小,读起来不费劲。

我读完后在豆瓣上给这个系列打了 4 星,减少的一星主要是读起来感觉没有讲透彻,写的都是表面的一二三这样框架性的东西,有些点到为止,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时代和自古对于商认知进行脑补。但无疑的是可以从这 6 位近代民营企业创业和现代的民营企业创业做个对比,两者多少还有有些不同的。

– 7 – 《只是为了好玩》

这是一本自传,自传的主人是创造了 Linux 的 Linus Torvalds,芬兰人,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他是一个顶级的程序员,如果对程序员或者对 IT 行业感兴趣,可以考虑读一读。或许不在这个行业的人对他的产出 Linux 不熟悉,但是如果说所有的 Android 手机操作系统都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可能大家就会有些模糊的概念了,而这个内核是由他一己打造的。

从这本自传中除了能看到成为顶级人士的共同特质「他们总是对自己做的事情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彻彻底底搞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找到优雅的方案,而且还能身体力行。」之外,还能看到一个书呆子、大鼻子的男孩的成长及 Linux 的诞生,以及他对于他所处环境「芬兰」和他眼中生活的意义,可能如他给书起的名字只是为了好玩。

– 8 – 《西藏,西藏》

这本书在书架上有些时间,一直没读,在 8 月份准备看纪录片《第三极》时,我想应该先读完这本书,然后再看纪录片。这本书是作者卡布自己丈量之下的西藏,他几乎在不同的季节跑遍了整个藏区,他笔下的西藏和镜头下的西藏无疑是非常美丽的,这是一种具体且带着个性化的美丽,看完后再看《第三极》,静态的文字、照片和影像相辅相成,看到了桃花、藏纸、雕版印刷、打阿嘎、坛城、老鹰泉、唐卡、转山…… ,影像和文字照片重合在一起。

我出生在离西藏还不算远的大西北,却一直未能去西藏感受一下那里的神秘与美丽,毕竟那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心向往之。基本上写西藏的书总会拿来读一读,身虽不能至,读读书也挺好,至少让脑海先领略一番那里的风光。

– 9 – 《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这是一本讲政治史的书,而且是讲 49 年及其后,这其实挺不好讲,这本书不但讲了,而且评价还挺高,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这本书就很值得一读。

读完有些感慨,现在能看到的基本都能在书中看到,没有什么新鲜事,我们的选择好像也就在这里面兜兜转转。其他不多说了,书挺好读,不太避讳,算是实事求是,当然有些克制。

– 10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这是一本小说,分在科幻小说这个类别中,我是没看到任何科幻的地方,倒是看到了因变化带来的一丝丝绝望。这也是一本我读完后在豆瓣上打了 5 星的书,这书读着会让人心情沉重。

这是一个有关智能改造的故事,改造智能的科学技术从实验小白鼠阿尔吉侬到心智障碍者查理身上的临床应用,让查理的报告从近步抱告到进步报告最后并没有完全再回到近步抱告,他终归还记得给阿尔吉侬坟上放些花,但仿佛已从黑暗到光明轮回无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变化?

– 11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非常好读的哲学史,你甚至都可以把它当作「小说」来读,作者的行文比较风趣,风格活泼,如果想读哲学相关的入门书,这本书相当不错。它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索引,给我们一个大概的轮廓,以便让我们大致了解各个哲学的观点。

但我们时刻要记得,这些只是结果与答案,哲学家们获得这个观点(或者说答案)的过程中的思考与论证我想才是真正的宝藏,但找到宝藏很辛苦,也很枯燥。所以不妨将此书作为一个哲学方面的历史泛读,如果真正对哪个观点感兴趣,再深入进去探索一番也未尝不可。 

– 12 – 《写作是门手艺》

这是一本工具书,在书中师傅手把手教徒弟写作的手艺。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作文,大学开始论文,论文算是学术写作这个范畴中的活儿了,这本书就是一本教你如何进行学术性写作的工具书。

我在读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就会发出一些感慨:“要是当时在大学写论文的时候有这样的工具书作为参考该有多好呀”,所以建议刚考入大学的应该入手一本看看,相信对未来的论文完成会很有帮助。当然除了类论文的学术性写作之外,只要想写点字的人读这本书都应该有所收获,比如问题意识,如何选题,如何读,如何组织结构等等。

在读读过程中也有感觉凌乱的部分,比如故事,其实删除这些,仅仅保留学术写作的手艺可能会更纯粹一些。

– 13 –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 30 讲》

这本书 5 星推荐,这是一本政治学的普及读本,浅显易懂,能让人轻松地读进去,很适合我这个小白。我读下来的获得的启发主要有:视角很重要,多面性观察更有收获,可能性无下限但有上限。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推荐 5 本书:2 季度中读到的好书

在第一季度,我在读过的书中选了 7 本我读着不错的进行记录,见【推荐 7 本书:1 季度中读到的好书】。如今第二季度过完了,延续上个季度的做法,在第二季度中读过的书中,有五本读起来不错,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1- 《心若菩提》

第一本是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这本书其实想看很久了,但一直没有翻开。我自己的感觉是读电子书所占的时间比较多时,看实体书就有些被遗忘,这本书电子版一直没上架,算是被其他电子书的阅读耽搁了。这个季度开始突然想起了在去年年底看过的《美国工厂》这个纪录片,然后就拿出这本书开始翻了起来,一通读下来之后,还挺有收获,对比电影我更喜欢这本书。

书中有不少地方蛮有启发,比如跟着父亲做生意,这在很早就有了的历练;在特殊时期解决各种配额那部分建立的人脉;还有在选择做什么的时候,利用标杆和与标杆之间的距离来丈量一番;在各地对老厂的收改中与地方的博弈等等。当然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比如几次的求签问卜。整本书写的通俗易懂毫不晦涩,读起来很轻松,值得一读。

-2- 《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

第二本是郭建龙的《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这是郭建龙帝国密码三部曲中的其中一本,另外两本分别是《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和《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我以每年一本的速度读完了这三本书。从书名可以看出,郭建龙从财政、哲学、军事三个方面对古代中国进行了解读,这三本书都值得一读。

读这本《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感觉没有另外两本书写的精彩,解读军事从地理与环境的角度出发但却没有提供地图让人读起来很吃力,我是配合在电脑大屏幕打开电子地图来一遍读一边对应到具体的地点。

虽然没有地图值得吐槽一下,但沿着地理的脉络一览古代中国的军事战争还是很有收获的。比如为什么是从关中开始,再到中原,再到南北对峙,在冷兵器时代,据险可守,从这点来看北方确实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对于地图的吐槽另一面也表示当年地理知识学的是一塌糊涂,其实以前总是不知道学地理有什么用,现在想来是缺乏从整体的地理框架演变为具体的地域及地点,以及在这个框架下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人毕竟生活在实际的地理空间,这些地理之间的纵横交错与环境的依托是不相同的,这之间的不同随着竞争在演变,到国家这一层的征战就依托这些具体的地理空间在进行。

-3- 《东晋门阀政治》

第三本是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这本书我给打了五颗星,这是在第二季度我唯一给打了五颗星的书,对于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这本书不可错过。从书中的行文来看,田老师治学非常严谨,能够在阅读中感到田老师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对东晋这一百年的门阀政治阐述的非常清晰。

这本书我开始看是比较早的,但是看了开头一点后看不下去,断断续续尝试几次后就先把它放在一边了,这本书并不好读。为什么当时我选择读这本书呢?

很早以前,在我每次回忆起中学读历史的时候,记忆中对于两晋南北朝这段时间几乎没怎么提及,这让我一度认为这段时间非常短暂,但后来我才知道,两晋南北朝这段时间足足有 300 多年呢,这一点也不短暂,那么这段时间中国都在发生些什么呢?于是就产生了那么点好奇心,但这个好奇心并没有达到让我马上搞清楚它,但她就像埋在心里的一个引子,在读到的书中涉及到这段时期的内容时,这个引子就会浮现,在最近几年读的几本书中,郭建龙的帝国密码三部曲中从财政、哲学、军事三方面均有涉及到两晋南北朝,郭老师的书让我对这段事情大概有了个印象。

那这本书就是在读完《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后发现的,并准备看一看,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看不进去,直到最近又重新拿起来开始看,这一看就有点味道了,气味对了也就顺畅地一气读完了。随着阅读,对这段时间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了,就目前来看,这段时期是挺重要的一段时期,基本上在魏晋南北朝完成了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为下一次在一起提供了基础。

东晋门阀政治从「王与马,共天下」始,终于「王与马,失天下」,只不过是此王非彼王,这一百年挺有意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能维持这么久也实属稀罕,只能说这三者刚好构成了一个平衡状态。在这种动态的平衡中,南方完成了广阔的土地开发和儒道释等文化的碰撞与扩展,北方则带来了各民族的普遍进步与大融合。这就为下一次的大一统做好了准备,历史在变化之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延续。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作者并没有预设什么,他只是尽力的寻找历史内部真正存在的各种线索,细致考证,然后陈述事实,如果找不到那就先存疑放着,这种从细微的着手,层层推进的方式读起来虽然不好读但读进去也是酣畅淋漓。

-4- 《机遇之门》

第四本是多夫·莫兰的《机遇之门》,多夫·莫兰是以色列著名的企业家、发明家和投资人。USB 闪存盘就是他的发明。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写的小故事我挺喜欢。

比如「百门模型」的故事,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你处在有 100 扇紧闭着的门的虚拟世界里,你十分想离开这个虚拟世界,打开每扇门的概率互不影响,对于每一扇门你有 1% 的机会能打开门,有 99% 的可能性会碰壁,…… ,那么逃离这个虚拟世界的概率是多少?

类似这样的小故事不少,这些小故事背后传递了作者对创业的理解,这个百门模型就是作者理解的创业世界。一旦开始创业,你就算是进入了一个包含 100 扇门的世界,你争分夺秒地寻找那扇能够向你敞开的门,从而突破并向前迈进…… 如何开启创业的机遇之门呢?

当然还有作者一路创业历程中的发生的各种故事,通过这些故事集,作者把他理解的企业家精神、市场、团队、困境以及各种心境完整地呈现给了读者。

整本书读起来既轻松,又很有启发,不管是不是创业我觉得都可以读一读。

-5- 《纳瓦尔宝典》

第五本是埃里克·乔根森汇编的《纳瓦尔宝典》,这本书最近比较火,我估计应该还会持续的火一阵子。这本书跟《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有点类似。如书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汇编了一个叫纳瓦尔的人对于财富和幸福的一些观点,也可以理解为纳瓦尔在生活中提炼的智慧结晶。

关于纳瓦尔其人我就不作介绍了,感兴趣的人可以到网上探索一番。上面说到这本书最近比较火其实不大对,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纳瓦尔的输出的内容先火起来了,以至于有人想把这些火热的内容集结成书。纳瓦尔的输出之所以火,在我看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纳瓦尔在网络上发表的观点和言论所涉及的内容正是如今大部分人所想要得到的财富和幸福。另一方面是纳瓦尔通过输出这些观点和言论告诉大家,你这么做就能得到财富并收获幸福,你一看说的还非常在理。

尽管每个人因自身境况不见的就能学会,但是纳瓦尔毕竟给出了获得财富和幸福的指南,而且说实在的,读完后确实给人带来启发。比如纳瓦尔对于杠杆的观点输出,如果早看到可能就会早思考和实践,在他眼里,人如果按照二分法的话,可以分为利用了杠杆的人和没利用杠杆的人,进一步指出劳动力、资本、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这些都是杠杆,而我们选择工作也优先要选择存在杠杆的工作,因为只有最大化地发挥杠杆的效应,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和体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书中还有很多地方能够给人带来启发,在读的时候时不时心里会说,嗯说的真对,我怎么从来没这么想过,这可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在,不管怎么说向有智慧的人或成功的人学习总是好的。

看这些智慧者的输出,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非常重视基础性的知识,纳瓦尔也同样如此,我想在这方面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推荐 7 本书:1 季度中读到的好书

时间过的还是蛮快的,第一季度这就过去了,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项飙老师的《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这本书读起来很舒服,从两位老师的对话中,我读到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是依据自身的经验,向自己提出问题,这是一种结合自身经历的思考方式。书中项老师以自己的经历为主,包括自己所处的时代、自己身边的人、碰到的事情和所处环境等与吴老师对谈,看似是在谈话,更多的则是一种对自己的思考复盘与总结。

整本书读下来,两位老师的谈话比较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但不少地方谈着谈着就戛然而止了,这可能是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也或者确实是不好说或说不好。我在读的过程中对于项老师提出的「乡绅」挺模糊,一是没有具体的实例可供参考,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群体里比较德高望重的人,在群体中会被上门请教和拿主意的人,但感觉又不像,我可能还需要再读读。

有了思考和自己观点还得实践,在实践中,项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以「理性」为主导,强调可操作。在思考中有大的情怀和立场这没有关系,但到实践上,你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要做能可操作的研究,顺着这个,在读完这本书后,我顺带着先后读了项老师的另外两本书,这两本书是他的实践和研究之作,分别是《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和《全球“猎身” : 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这本书写的挺好,对我来说可读性比较高,读起来仿佛看到一个既住在这个村中的村民,又独立于村落之外,把村中的种种娓娓道来,把课题调查溶于生活中事件的演变,感觉是在读一本文学作品。

项老师的另一本《全球“猎身” : 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相比浙江村略显仓促,但由于身处 IT 行业,猎身猎的就是 IT 人,读起来倒也津津有味。印度的 IT 产业及人员输出在全球知名是有道理的,他们几乎有一个这个产业的全球性的链条,从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再到终极的目的地北美,他们从一开始所学就是与引领 IT 发展的美国接轨的,培训是成体系的,在这个链条上无数印度人经历了层层的盘剥后,少部分人见证了成功。

读完项飙老师的这三本书之后,突然想起来费老的《江村经济》还没有读,这也是一本人类学或说是社会学的著作,理应凑着这波读一番,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舒服,语言很通俗,读完的第一感触是费老写的非常真实,呈现了真真实实的农村人的生活图景。王小波曾在《诚实与浮嚣》中点评到这本书:“现在假如有个年轻人问我,在中国人写的科学著作中,哪本最值得一读?我的回答还是《江村经济》”。这确实是一本人人都该读一读的经典之作。

《把自己作为方法》
《跨越边界的社区》
《全球“猎身”》
《江村经济》

以上四本书都可以读读,如果只选择一本的话,推荐费老的《江村经济》,如果可以再读一本的话,可以读读《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在随后读的书中,《优雅的守卫者 : 人类免疫系统的故事》 这本书值得读读,这是一本有关免疫的科普读物,一方面,免疫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当下又处于的疫情肆虐时期,读它正当其时。

对于免疫力,我经常在耳边听到的是:“我的免疫力弱,我的免疫力强,你应该提高你的免疫力……”等诸如此类的话,真的是这样吗?

读完发现并不是这样的,简单来说,免疫力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它作为一个系统,维持系统平衡是最重要的,如果系统失去了平衡,我们的身体就会反映出一些表象,这些表象告诉我们,系统已经开始工作了,它调动系统的各项功能,它们各司其职,一起协作,努力向平衡自我调节。

这本书作者用了 4 位患者所经历的故事来展开免疫系统的介绍,一方面概要的梳理了免疫的发展史,同时介绍了免疫学在临床的一些应用,作者把故事讲的很通俗易懂,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在疫情肆虐的现在,可以读读看。

《优雅的守卫者》

再来一本一位睿智老人纵观天下的书《李光耀观天下》,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说写的好,在读书的朋友中,隔三差五就会出现这本书的推荐,架不住时不时的看到这样的推荐,书架上也有这本书,索性也就拿起这本书读了读,这书读起来挺过瘾。

他基本上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观察与思考,直面问题并直指问题的关键,正如书名,书中涉及的范围涵盖天下,其中我比较喜欢历史和人口部分的内容,还有新加坡在不同时间的一些选择,当然其他的内容也挺不错,这毕竟是一个身经百战并且亲手操盘者没有保留的输出,而且新加坡发展的确实还挺不错。

《李光耀观天下》

赶在三月的尾巴,读完了以赛亚·伯林的文集《观念的力量》,这同样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观念可以革新整个人类世界,也可以让人类世界步入深渊,这本书索引了以赛亚·伯林思想,涉及观念史、启蒙思想、自由主义、浪漫主义、教育、民族主义等等。我尤其喜欢分析俄国的部分和分析以色列及犹太人的部分,整本书算上附录中的 3 个主题,共 22 个主题,可选择感兴趣的一读。

《观念的力量》

明天就开始清明小假期了,外出比较添乱的情况下,可以给读书划拨一些时间,拿起一本书,消遣时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2020 年这一年

随着时间的奔逝,2020 年翻过了最后一页,来到了 2021 年的第一天。在过去的这一年,听到的和从网上看到的是大家过的都不容易,与我而言,我仿佛经历了许多,又好像时间在某一刻就停在了那里。

疫情是过去一年的关键字,是绕不开的话题,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早期当铺天盖地的消息涌来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感到的是迷茫和不解,然后是沮丧,这些迷茫不解和沮丧仿佛让我回到了 2002 年底开始的那段糟糕的日子,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好像总是很擅长遗忘。所幸的是一年下来,我们都还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那些各行各业的奉献者致以最高的敬意,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安静宅在家不添乱的人。

从我的日常来看,过去的一年跟上一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我依旧在家做着项目,读着书,看着剧,听着歌,痛并享受着孩子们的「骚扰」,提醒孩子的网课,检查孩子的作业……

— 项目 —

既定的几个项目的开展整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其中一个项目随着项目的启动,按照既定的需求在年中基本完成,但在年底的时候需求有些变更和增加一些新项,这就顺延到今年了。

年初的时候尝试接触了一个新行业,并找了几个朋友「当然都是线上」,准备在这个新行业的一些项目上进行尝试,后因时间和一些客观因素最终没有继续下去。中间有朋友给介绍的几个项目因为疫情搁浅后目前都没有下文。我本来想给一个技术大牛牵线的项目,经过简短的评估后也没有下文了,这一年因为疫情很多项目都取消了,有些甚至企业都不存在了。

年底的时候开始入坑 Java ,准备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完成一个软件产品的初始版本,产品面向企业用户,按照目前的情况,进展比计划慢不少,好在顺延的项目进度不错,接下来可以给这个产品分配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除了继续看项目实战课程,也要要跟一直在这个领域中耕耘的朋友唠唠嗑,在学中做,做中学。

做项目得以让我在家也略微能有一些收入,这是一个选择和取舍,其实做项目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它多数情况是把自己一段时间的产出出售一次,理想中应该是找到一段时间的产出能卖出去很多次的机会,在没有发现这样的机会前,做力所能及的项目既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又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尝试寻找机会。年底准备做的产品就是今年的一个尝试。做项目还能让自己保持一定的一线战斗力,毕竟还是喜欢这个,虽然比不上现在的年轻人,但自娱自乐也是蛮不错的。

— 阅读 —

读书基本上是一种习惯了,除了特殊的事,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都会读一会,一般是早晨送完孩子后、午饭后和睡觉前这三个时间段,差不多都会读 1 小时这个样子。读电子书多一些,主要用「微信读书」阅读,纸质书也读,数量上要少一些,去年一年一共读了 112 本书,其中在「微信读书」中看了 88 本,纸质书 22 本,在 Kindle 中看了 2 本。

其他方面的阅读花的时间非常少,我经常一个星期都不看一次朋友圈,付费的社区也会集中时间刷一下「扫视的方式」,到期的也就不续费了,朋友们推荐的文章会收藏分类后,一般会在周末集中时间仔细阅读一番,这样操作下来,感觉不错,今年继续保持。

阅读中我会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纸质书会在书上写写画画,这种方式现在看来有些问题,一是让信息太分散,二是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需要更多的重复次数加深记忆,今年要在此基础上把这些写写画画的内容数字化,然后与在电子书中的标记内容整合在一起,录入电脑,统一在「Notion」中管理起来。

过去的这一年读到了不少好书,有开阔视野的,有引发思考的,有解决问题的,有纯硬核知识的,有让人感动的,也有看不太懂的,收获自然有一些,不懂的也更多了起来,让我比较欣喜的是能感到各个拼板在慢慢的填充着。

微信读书 — 我的年度之书

微信读书 — 这本小众的书还是不错的

— 影音 —

偶尔听歌,比较大的变化是去年又开始看剧了,上一次这样看剧可能要追溯到 08 年了,这之间的十二年很少看剧,主要是去电影院看电影。那这过去的一年就补回了很多精彩的剧集,也翻出老旧的片子怀了一把旧。

一共看了 99 部影视,阿凡达和指环王三部是补录的,阿凡达是跟家里领导一起看的第一部 3D 电影。

今年还是要继续看剧的,但要控制一下量,今年要开始上 B 站看看,这两年从年轻的朋友们日常言谈举止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他们关注的东西一定要看看,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而 B 站是他们经常谈论的,有不少已然在 B 站下场实践了,这些年轻的朋友非常可爱,视野非常开阔,行动力也是杠杠滴。

— 家庭 —

家庭主要就是日常的生活,大体上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嗯,还得加上让人焦虑的教育。今年没有带孩子们远行,能出门后也是只去近郊空旷的地方转了转。倒是我自己在去年 11 月份的时候出了趟差,到甲方现场碰了一下需求,出差的地方比较特殊,一个小县城也是我的家乡,得益于疫情我能够在出差的期间有一定的时间观察一下我家乡的现在,回来后我也断断续续的在记录观察到的情况,目前还没完成。

孩子们还是挺给力的,在秋季开学后,随着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校排球队的老大与他们的团队一起代表学校参赛,拿到了金水区的第一名,对于二年级下学期自己选择并进入排球队,老大基本上一路保持着良好的热情和刻苦的行动已经有两年了。老大另一个自己的选择是围棋,也在下半年考级后晋级为业余一段。

小的在缺少一学期幼儿园小班生活后,秋季直接开始了幼儿园中班的生活,开学不久后被选中代表幼儿园参加河南省幼儿基本体操乙组的比赛,她们这些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加班加点的训练,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两个孩子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绩,我在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想了很多,教育是有孩子后家长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它也给很多家长带来了焦虑,尤其是在当下的这个环境里,好像可供选择的并不是很多,而现在的这一套方式应该是目前最优的体系,能够保证绝大多数人受到教育,获得平均水平的知识,然后还有那么窄窄的一条缝隙,供优秀的人穿过。对于目前家里的两个孩子,今年大多采用放养的方式为主,一方面以各自的自己选择为主,然后给予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多以身作则的给孩子们做一些榜样,试图让他们养成一些习惯,但一年下来并不太可行,潜移默化是很难的,文化课的成绩也随着老大年龄增长,周围可玩的增多而有所下降。

文化课的成绩下降其实并不使我焦虑,有些着急的是思维方式并没有同步提高或改变,学习方法也主要以记忆为主,日常以完成任务「作业」为目标。对于老大我通过他排球取得的成绩和日常的刻苦训练,如何把自己玩的游戏玩的出类拔萃等角度引到文化课的知识掌握上,但多次引导不甚理想。

坦白讲目前并没有太好的方法,我的应对办法就是密切关注这个领域,不断的尝试,多与朋友们交流请教,我想更多的是要相信孩子,给他们时间,他们自然会找到办法,咱们不都是这么长大的吗?

最后,今天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也是我和我家领导结婚的纪念日。不知不觉 11 年过去了,感谢共同的陪伴,我们会继续一路携手前行。去年很糟糕,今年会变好吗?我不知道,可是好与不好那又如何?我们不都得面对?我想应该坦然的面的生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同时,我们也不妨偶尔探寻一下琴棋书画诗酒花。

2021,我们来了!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拼多多购物个人体验

2019 年 06 月 19 日 21:49 分,我在拼多多下了第一单,开始了拼多多的使用体验,如今马上就到一年了,说说我的个人体验。

先来说说整体的数据,在一年的时间里,总共下了 39 单,共计 1300.68 元,在网购中应该算比较少的那种,我自己大概做了个分类,如下表:

我自己的整体体验是正常,没有一样东西有超出预期的体验,其实有相当多的东西我是稍用即扔了的,但是考虑到价格,那就只能说比较正常。

这些分类中有两个是百亿补贴的产品,百亿补贴中的东西还不错,也就是大家说的「真香」,我买的这两个补贴并不多,但产品货真价实,购买时大概对比了下价格,确实最低。从我仅有的体验和与朋友的交流和网上小伙伴的反馈来看,当有需求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眼拼多多百亿补贴中是否有该商品,如果有,那就值得优先考虑。

那么百亿补贴之外的就真不好说了,简单来讲这玩意要看运气了,大概比较起来,有下面两类是可以考虑的:

1,学习用具相关这个类别的产品还是可以尝试的,一方面是孩子耗费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些产品买来也都是中规中矩的,跟线下或者其他电商是差不多的,比如中性笔、学生钢笔、马克笔、白胶、卡通涂绘卡等等,办公用品也包含在其中。

2,日用品小物件,比较容易损耗和不会用很久的日用品,或者小物件也是可以尝试的,比如袜子、手机壳、支架、垃圾袋、垃圾桶等生活用品还是可以用用的。

上面这两类产品有需求的时候我还是继续会在拼多多上下单,其他的类别「这里说的是非百亿补贴内的」讲真的就不太推荐了,其实推荐不推荐不重要,这东西还得视自己的需求来定,比如服装,有些人的需求就是一天一件新的(这个可能有点夸张),穿的是(又)新(又)潮,而有些人的需求则不是。大部分的商品是符合其定价与其质量的,相应的也有这方面需求的市场。

除了需求之外,在把挑选时间的花费也考虑进去后,就有了我上面说的买东西要看运气,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在海量的产品中挑选,所以只能匆匆一瞥后下单,剩下的就要看运气如何了。

人人都喜欢又好又快又省,但这往往是不可能的,所以平常心对待即可,从体验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的购物的顺序可能应该是这样的,先看看拼多多中百亿补贴中是否有,在上面两个分类中的也可以先看看拼多多,然后是京东自营(其自建的物流配送体系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最后再去我现在几乎不在上面买东西的淘宝和天猫(挑选成本有些太高)。

那么除了对于购得商品的体验之外呢,整个 App 的使用上也是比较流畅的,去掉了购物车的拼购方式仿佛在看一条条的信息,同时带有社交属性,看到心动的即时就完成了购买,足够简单,这个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买同店不同商品就略微复杂)。这些年 App 的使用上基本上已经足够简单(主要是大家被教育的足够好了),电商类的 App 基本上都构建有「分类+搜索+同好推荐」的体系结构,结构里面装满海量的商品,选择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过滤和信息的筛选要进一步的升级,这方面系统比人进化的快很多。

相对于早期蛮荒时期的各种拼夕夕类的商品,现在各品类的商品已好了很多,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这种拼夕夕在每个城市中都存在,在各个城乡结合处的小超市从来都有各种针对大牌的拼夕夕产品,从色调到名称几乎都做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仔细一看却发现原来不是「拼多多」而是「拼夕夕」,我在好多年前回老家时走访亲戚经常碰到这样的商品,这个市场始终存在,只是有人发现了这个市场并快速让它以更便捷的方式给需求者提供另一种服务,从产品上来讲,拼多多团队是真的很厉害。以上是使用拼多多一年来简单的体验,做个记录。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