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月夜

推荐 6 本书:2023 年第 2 季度中读到的好书

第二季度一共读了 23 本书,重读了鲁迅的《呐喊》和《彷徨》,还有钱钟书的《围城》,这些书就不做推荐了,都是好书,也经常被推荐,属于那种想读的时候就可以拿来读一读的书,每每读来也都会有收获。除此之外,有 6 本书值得季末做个回顾与记录,顺便推荐一番。

– 1. 《芯片战争》 –

临近月末读完余盛写的《芯片战争》,我给它打了 4 颗星,书读起来通俗易懂,全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全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是了解芯片产业史的佳作。讲述芯片史的还有一本克里斯·米勒的同名书,还没有看,会在接下来读一读,看看米勒是怎么讲芯片史故事的。

芯片作为一种关键技术从诞生之日发展至今,其发展史就如战争史一般,过程中有无数的巨头产生,也有无数的巨头倒下,战争如今还在继续,我们也身处其中。

从生活来看,如今我们周围到处环绕着芯片,芯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比如我们每日不离手的手机,我们开的汽车,我们的空调、冰箱等等。如果仔细观察,衣食住行处处都能发现芯片的身影。

我们把以芯片为基础的现在称为信息时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都离不开芯片。一个小小的芯片是怎么发展到如今的?从数之不尽的沙子到芯片都需要些什么技术?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都是谁?咱们在芯片这个产业链中是什么状况?为什么华为拥有 5G 通信领先技术与芯片设计能力,但华为的手机却没有 5G ?我们听到的美国对咱们的制裁有多少事关芯片?这些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或获得启发。

书中在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对身在战争中的对手之间的各种选择以及竞争策略也有不少着墨,伴随的就是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和国家的决策,以及这些力量交织在一起所对应的阶段性结果,这里面的有些人有些事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江上舟在作者的笔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英年早逝。每个时期都有有情怀、有目标又做了不少实事的人,当然也少不了龌龊的的人所做的勾当。

书中有些地方有些出入,但不碍对整个芯片产业链的了解。从商业和市场这个主线看很精彩且通俗流畅。如果对芯片想要了解一番,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 2. 《金榜题名之后》 –

这本书也是近期读完的一本,我自己的感觉一般,书中谈论的内容属于有孩子家庭比较关注的范畴,探讨大学生金榜题名之后,从大学这个迷宫中走出来后,就到了不同的出口,进而产生分化,迷宫中发生了什么?

作者假设一流大学中的寒门学子面临文化障碍,从家境、自身的投入和方向选择这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希望得出大学生毕业后出路发生分化的机制。作者将大学生上大学的实践分为「目标掌控模式」和「直觉依赖模式」进行调研,得出以目标掌控模式上大学的学生之所以能以这种模式完成大学学业是因为这种模式是根植于阶层习性的文化技能,并部分导致出路优势的分化。

我读着一般是看到用「阶层」这种大词,一方面这有些太宽泛,另一方面书中也没有太多阶层的事。在我看来,对于绝大部分的家庭来说,可能区别在于父辈们多走了一阶楼梯,有了一层楼梯的经历,而有些人需要自己爬一阶楼梯,自己开始总是困难的。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如果按照书中的分类,属于直觉依赖模式,大学四年无所事事,对于成绩以达到 60 分为追求的目标,剩下的就是瞎玩了,现在想来浪费了大好时光,这些暂且不表。其实当时没有任何人给我介绍大学这个迷宫中的一些规则,或者一些潜意识中大家默认的行事方式,同样读过大学的父亲也没有在这方面跟我提及丝毫,现在想来当时之所以不会提及这些,是因为当时大学还是统招的。我从小听到都是「现在好好学习,上大学就轻松了」这样的或者类似这样的话,包括现在我时不时依旧会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给孩子说这样的话是不合时宜的。

读着一般还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书中介绍了大学迷宫中的一些可能性及一些规则,以及通过个案访谈汇总得来的对这些可能性的具体实践,相信能给刚刚金榜题名的大学生一些参考,尤其是一路从大部分时间以辛苦学习为主走来的大学新生(或者说那些小镇做题家),相信这些能尽快让他们渡过不适期,尽快确立自己的新目标并为之前行。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将来如果孩子考上大学,我应该尽早就大学中的种种,将之展现在孩子眼前,以增加孩子的信息广度,供他参考使用。而且也要纠正「现在好好学习,上大学就轻松了」这样话语给孩子造成既有认知,学习相对高中可能会轻松,但玩法却不仅仅就学习这一种了,至于目标永远是重要的,因为它是你可能到达的航标。

在金榜题名之后,家长和孩子都应该读读这一本书,相信会有所收获。

– 3. 《上学记》/《上班记》 –

这两本书算是何兆武先生的自传,也可以说是何老对过往的回忆,分为《上学记》和《上班记》,这两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国内出版了《上学记》,《上班记》出版的可能性很小了。

上学记是何老求学时期的一些回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生活困顿、战火连天、求学不易…… 。老师不容易,学生也不容易,在这些种种不易中我反而觉得何老求学那个年代是真幸福,大师级别的老师和精神上的自由可能是幸福之源,这本书何老在讲述自己的幸福,记录那些难以忘记的美好。

上班记是何老工作时期的一些回忆,回忆了何老工作生涯的那些人和事,何老做过北图编目员,做过老师,在中科院历史所工作过,后来何老又回到了清华大学,上班记读起来五味陈杂,不宜多言。

这两本书是可以随时拿起来读一读的书。

– 4.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

我在 4 月份重读了这本书,读完后购买了这本书的新版本,接下来会读一读看看有哪些更新的内容。

对每一个家里有孩子正在读书的朋友,当我们聊起孩子的学习时,我多半都会推荐这本书给朋友。这本书可能有些被书名耽误了,它主要是讲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和思考的,不管是不是学生,如果想要学习,我觉得就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当然如果你日常承担辅导孩子学业的任务,我觉得更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我想可能能稍微抑制你辅导时的那种暴躁。当然,我尤其觉得老师都该读一读这本书,毕竟孩子很长时间都在学校接受教育,读这本书会让老师变得更优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其实就是丹尼尔·T·威林厄姆写给老师的书。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里面的一些原则颠覆了我的日常认知,比如我是伴随着听着「你要多动动脑子、你要认真分析、你要多思考……」一路走来的,我也就经常脱口而出并让对方多思考,好好分析,过过脑子之类的,也认为这是学习的良方并鄙视死记硬背。

但书中不这么说,书中告诉我:「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如果想要锻炼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是需要事实性知识支撑的。”死记硬背“是必要的,提前教授事实性知识也是必要的。」接下来作者娓娓道来为什么是这样,我一边拍着大腿一边狠狠的鄙视自己为啥就没有朝这方面有一丝丝的思考(没有这方面的事实性知识)。

类似上面的原则其实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理解这些原则会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和思考。光有原则太空泛,所以书中在原则下也提出了一些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比较关注的问题,并在书中基于这些原则给出了解答。

下面列举一些问题: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老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持续地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老师怎么做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种感觉呢?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某某年级掉队现象?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记得牢,有些事情却记不住呢?题海战术有用吗?练习为什么重要?哪些内容值得练习?我们该如何因材施教?……

在对孩子的学习上与其焦虑,不如读一读这本书,看看其所讲的是否能够帮助到孩子,并缓解自己的焦虑。

– 5. 《亚当夏娃在拂晓》 –

这本书在《顾衡好书榜》中顾衡老师曾提到过,顾衡老师讲书还是挺精彩的,但有些神秘,我觉得这本书的译者很可能就是顾衡老师,有点八卦了,咱们还是回到这本书。

书中的观点很不正统与标准,比较大胆,读起来非常有意思,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比较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读到很信服的论证,只是读到有这种可能性,或许在当时的环境与进化的阶段我们确实是混婚的,但可能当我们开始讲故事之后,可能混婚这种行为就逐渐消解在故事中,然后就完结了,但我们还在演化中,未来是什么样谁知道呢……

上面是我读完的直观感觉,书的大体内容是追根溯源人类两性关系的漫长演化历程,时间跨度很大,从史前、狩猎采集、农耕到当下,由两性关系扩展到其对应的组织、饮食、育儿、人际交往等等,作者在追本溯源中基本上把同行牛人都喷了一遍,这挺有意思,对两性关系演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观。


注:每本书的豆瓣截图中的评分都有实效性,是我在写的时候截取的,现在可能已经变化了。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推荐 4 本书:2023 年第 1 季度中读到的好书

新年开始,读书的时间进一步的减少,平均下来每天大概能够读两个小时的时间,整个一季度读的书不多,在读的这些书中读着不错的就更少了,有四本印象比较深刻,值得回顾与做做记录。

– 1. 《我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

这是临近第一季度末读完的一本书,正如书名所表达的意思,这是一本有关亲子关系建设方面的书籍,我给它归类为教育与心理学,因为家有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中,所以每年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毕竟在做家长这方面要不断的反思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这本跟下面的《正面管教》都值得有孩子的家长读一读。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些极为实用的建议,还探讨了如何建立亲子关系,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很多自己的亲身经历,包括她自己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犯下的错误以及从这些错误中学到的教训。这些故事让我感觉到,我们并不孤单,许多父母都会遇到相似的困境,也会做出相似的错误。

书中提出的一些建议也让我挺有感触,有感触多半是因为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

比如,作者提到“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感受,还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他们沟通。

再比如,我们日常在与孩子互动时,我们的过去经历对我们的行为、想法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在童年往往并不喜欢的我们却会施加到孩子身上,脱口而出与长辈一样的话可能就是一例。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更好地倾听孩子,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培养自信心,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这些建议在我看来都非常实用,因为它们都是基于作者的亲身经历而提出的,不仅理论上有说服力,而且实践起来也很容易。

在这些方法和案例中,作者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与孩子、自己、过去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建立和培养亲子关系的解决方案。书中讲述的内容中相信很有一部分会直指家长的内心,至少对于我来说有不少不谋而合。我把书中的很多观点与自己相对照,挺有收获,提及的方法对建设亲子关系也很有参考。

当有了孩子并且孩子一天天在长大,我越来越觉得最该接受教育的其实是父母,我们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做的都是对孩子最好的,也希望他们幸福快乐,但很可能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想象,读这些书也是博采众长,与孩子一起轻松自在的相处,共同成长。

–  2. 《我在新加坡卖袜子》 –

这本书是同一时期群友在群里提及的其中一本,还有另外一本是《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两本我都读了一下,自己比较偏爱这一本,这本书在豆瓣还没有收录,所以我是在亚马逊上截的图,好在这次推荐的这几本书在微信读书上都有电子版,还是能够方便阅读的,有些扯远了,继续说这本书。

看书名就知道这是讲述作者金城尾先生在新加坡卖袜子的一些点点滴滴,在金先生卖袜子的经历中,能够得以一瞥新加坡的种种,透过文字看看生活在新加坡是一种什么体验,事件是日常金先生碰到的事件,有些让人捧腹一笑之后又带来了一丝丝的伤感「比如在商场和公交车上撇大条」。

当然除此之外卖袜子毕竟是在经营一种买卖,这里面有金先生的日常运营与他的种种思考,这方面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启发与收获,比如在经营中对于用户需求的思考,是以个人的认知和喜好「黑袜子太无趣,五指袜太奇怪、成本高……」为主还是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主,最终金先生以实践得到的结论是要跟着市场走。

在如何始终如一的做好经营袜子摊这件事上,金先生在不断的思考与尝试,同时又感觉他也在向内寻找自己,最终看到金先生收获满满,他写到:

所以我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节奏稳定化。几点出门,几点吃饭,大小便分别安排在什么时候,咖啡要大杯的还是小杯的如何衡量,这当中都是我的努力。

我现在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我想我们在日常行事的时候,可能是缺乏这样的思考,而我们可能也需要时刻拷问自己,一路走来,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什么是我们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东西?

– 3. 《正面管教》 –

感觉这本书被各种推荐,以至于我忘了当时是谁推荐后我把它加入书架中去的,只知道加入书架中很有些时间了,我把它分类到书架中的「陪孩子一起成长」中,那天看完《学好数学并不难:几何》后,看着它就在旁边,就打开看了起来。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Jane Nelsen 所著的一本育儿指南,她在书中提出「正面管教」这一概念,即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鼓励和积极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不是采取惩罚和贬低的方式。

正面管教的核心原则包括理解孩子的视角、教授生活技能、认可情感和鼓励自我纪律。目标是培养自信、负责任和尊重他人的孩子,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以这些目标书中介绍了些基本的育儿理念和技巧,包括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控制力、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等等。此外,本书还强调了父母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关爱的重要性,提醒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书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经常会碰到的状况:

当孩子可能因为某件事情就突然感到难过或者愤怒了,我们可能就会以大喊大家或用家长权威压制他的情绪,其实想想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往往过后就后悔。

正面管教的方法是,家长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学会表达情感,并且尊重他们的感受,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管理能力。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行为。

另外当孩子面临问题时,我们往往会试图用我们父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当孩子再次面临同样的问题时,「我都说了多少次了,这个问题不是说了很多次了……」这样的场景下熟悉的话也就脱口而出了,这并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正面管教的建议是让孩子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会让他们更加的自信和体会自主性,另一方面也更有可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毕竟自主的能够有效执行的方案对孩子更好。

类似这样我们日常会碰到的状况还有很多,比如惩罚、暴力行为与冲突、焦虑、压力、饮食、睡眠、环境氛围等等,书中也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实用的建议与技巧,再加上作者毕竟是心理学家,在解释了这些背后的原因和心理学原理之后,会让人更加信服。

我读完后其实是有点小得意的,因为这本书的观点跟我的观点大体是一致的。日常我也在努力践行中,自己的感觉也是越来越好,但并不总能做的很好,有时候还是忍不住的对着孩子吼叫,在一方面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的同时,自己却难以控制的住自己的行为。那这本书进一步扩充了我在日常应该做的,挺有收获。

– 4. 《宇宙》 –

这是今年开始读到的第一本好书,在豆瓣我给它打了五星。尽管书中有些地方相比于现在新的发现已有变化,但一点也不影响阅读。这本书看的我是心潮澎湃,一方面感慨宇宙之大,我们人类之渺小,另一方面感慨我们人类还是有些伟大的,我们毕竟已然开始眺望群星了 —— 我们由星辰所铸,如今眺望群星。

这本科普书在萨根的笔下为我们展现了非常广博的知识,正如书名所示,其视野是宇宙尺度的,从宏观的宇宙结构到微观的基本粒子,从生命的起源到外星生物的可能性,这些展示既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有趣,富有诗意,又把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转化成易于理解语言,没有专业的知识也很容易读懂。

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萨根来了一趟宇宙探索之旅,这趟旅程不像通常的科普那么生硬、单调与枯燥。我们在星海之滨一边在目光延展中探索宇宙,一边在思考我们自己,随着探索和思考,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等各专业学科的知识都一一浮现于我们眼前。

从宇宙尺度来看,我们生活在一个稀疏星系最偏远角落一颗寻常恒星旁的尘埃上,苍穹浩瀚,我们不过是晨空中一粒飞扬的尘埃。我们很渺小,但敢于探索与思考,正是因为我们探索宇宙,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所在。才会思考我们到底是什么?而这些汇聚为如今我们的庞杂的知识体系,在此之上构建我们的文明。渺小的我们取得了成就,但不应该妄自尊大,在亿万年的生物自然选择的演化中,我们只不过是一只蝴蝶,飞翔在日光下,以为白昼便是永恒。

40 亿年地球什么样?6 亿年前呢?5 亿年前呢?两亿年前呢?细胞内部呢?细胞核呢?分子层面呢?……

真是奇妙,我们生活的宇宙既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万事万物的变化又有迹可循,这就给我们留下了窥探的余地,正是这些余地让先贤们发现了一些自然规律,进而发展科学,再用科学改善生活,同时也带来杀戮。

感谢萨根带来的精彩宇宙探索之旅。身处宇宙不起眼一隅的我们,应该都读读这本书。

注:每本书的豆瓣截图中的评分都有实效性,是我在写的时候截取的,现在可能已经变化了。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推荐 5 本书:2022 年第 4 季度中读到的好书

最后一个季度相比前几个季度来说并没有多读几本书,有 5 本书读完觉得不错,在这里推荐一下。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过去的一年想说的有很多,但好像可以说的并不多,不可以说那就不说。晚了一些日子写这个推荐的书单,是因为全家最近都在处于阳的过程以及向阳康的过渡阶段,这过程有些难熬,好在基本已经过去。

– 1. 《小镇喧嚣》-

这本书强烈推荐一下,读完后我给它打了 5 颗星。正如书名所言,这本书以一个小镇辐射下的镇乡村中的一系列喧嚣的事件构成,这些事件及其过程与结果演绎了乡镇的运作。这些乡镇继续向上放大就构成了咱们整个国家的运作,结合过去的一年及我所记事以来的一些回顾,书写的很精彩,这些精彩来自于真实的过程与事件。

书中很多事件其实挺有特色,比如一开始的迎检就很有特色,而围绕迎检这件事乡镇村所开展的工作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像多了很多,看着书就能想象到各个基层人员要完成的那些电子表格的填写,我突然就想起了这么多年的信息化,可能我们完成了更多的信息制造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纸张,而我们的这些信息可能就真的是要什么信息,要多少信息,那就给什么给多少。正如书中所言,是数字化管理还是魔幻的数字化游戏?

再比如,开展工作的科层化原则和人情面子也很有特色,而这可能是咱们国家的底色之一。在日常运作的过程中,这两者看似矛盾却有很融洽的结合在一起,这些年在南方经济发达的地方可能在这方面略有突破,但依然仍在这样的底色之中。这可能是咱们独有的,硬核的制度结合柔性的关系网可能是印在咱们的骨子里的东西。

书中还写了很多的事件,比如关于土地的、招商引资的、合同承包的、税收的、产业调整的、维权的等等,读起来真是挺有意思,有意思的同时也反映了各种复杂性以及在这些复杂性中运作治理的逻辑。

– 2. 《向心城市》-

这是陆铭老师的新书,他的另一本书《大国大城》,这两本书对于理解城市非常有帮助,书中数据翔实,有理有节。但是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现实往往毫无道理可言,读陆老师这两本书挺憧憬理想中活力、宜居和和谐的城市,但现实中却好像看不到是在朝这个方向迈进,甚至在我的感觉中它是不断的在背离,当然这个感觉不一定对。

读完后我给这本书打了 4 颗星,总体的感觉就是读起来大有道理,各方面数据的对比翔实,外有借鉴,内有过去城市化的参考,城市发展的规律是向心城市体系,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精致,城市会在聚集中走向平衡。这个周期可能比较长,在不同事件的聚集下究竟会怎样可能需要时间的检验,相对比较理想化。对于如何理解城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

– 3. 《土摩托看世界》-

这本书是在得到读书上读的,趁着免费阅读时间白嫖的。正如书的副标题所示,这是作者袁越行走的游记,在袁越行走探索中向我们传递力量。这本游记中出现的国家和地方都是普通人比较少去的,人文历史色彩贯穿于比较朴实的文字中,在社会历史这方面给我带来不少新的知识与启发,开阔了视野,读起来挺有感觉。

在读的过程中我一边读,一边在高清世界地图上放大后寻找书中所述的地方,这样在文字的描述中就可以对应到具体或大概的地方,这样读起来挺有意思。具体就不说了,喜欢读游记的可以看看目录,看看是不是对这些地方感兴趣,然后选择阅读。

– 4. 《元宇宙改变一切》-

元宇宙近些年来比较火,我也断断续续读了一两本讲元宇宙的书,看了一些元宇宙的系列视频课程,但都不如这本书对于元宇宙的观察、思考与畅想,这本书是目前我读到的对元宇宙介绍最好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之所以说这本书对元宇宙的介绍最好,是因为它并不鼓吹这两年各种概念性或起个别致的名称就飘上天而很少落地的东西。在书中能看到对当前各个技术的观察,要实现按照我们目前设想的元宇宙所碰到的困难,当前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我们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涉及面比较广阔,包括网络化、计算、引擎、互操作性、硬件、支付方式和区块链等多个方面,个中论述还算比较理性。当然作者的论述和对未来的畅想也不一定对,但是如果要了解当下谈论的元宇宙,对此又比较感兴趣,这本书值得读读。

– 5. 《遥远的救世主》-

我是先看了由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剧名叫《天道》,由王志文领衔主演,电视剧不错,一个不错的故事加上老戏骨的演员,演绎的挺精彩。看完剧后我才找来这本书读了一番。书相对于剧集有一些补充,比如一些辩论的场景,书提供的信息更丰富一些,想象的空间也会大一些。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不管读书还是看剧,都挺有感觉,作者塑造的人物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现实中都能看到,结合人物的职业讲述的故事还有点意思,很值得细细品味,内容涉及的也足够丰富,涵盖文化、商业、政治、宗教。

网上散落着不少剧中的片段,解读者也众多,在我看来多半是因为内容包含社会文化元素还有人性背后的考量,在一本小说中增加社会文化元素仅仅只是在某些方面能支撑到故事,并不能构成社会文化的全部,但无疑在有些地方还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生活中像丁元英和芮小丹这样的人不多,像肖亚文、欧阳雪这样的人也不多,我们都是像那玩音响的哥仨一样的普通人。小说读起来挺顺畅,电视剧看着也不错,可任选其一观阅。

注:每本书的豆瓣截图中的评分都有实效性,是我在写的时候截取的,现在可能已经变化了。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推荐 13 本书:3 季度中读到的好书

时间走得很快,第三季度这就过去了,这个季度读书的时间稍微有点长,也就多读了一些书。在读到的书中,有 13 本我读着不错,推荐给大家。说 13 本也不太对,其中《大商人读库本系列》一套共 6 本小册子。

以下推荐的书的排列顺序按照我阅读的时间由近及远排列。今天开始国庆长假,在随处走走依然不甚方便的现在,在假期读读书,喝喝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1 – 《绝叫》

这是这季度读完的最后一本书,这是本小说,故事以女主铃木阳子在单身公寓的「死亡」开始,把女主「一生」所在时代的日本社会讲了个精彩,繁华与衰落背后的种种虽然在故事中只是只言片语,但通过这只言片语你仿佛能看到整个社会在那个时代的人所要面对的是什么。对于个体来说,他或她可能只是时代的一粒灰尘,但灰尘也会在飘荡中来一场旅行,可能还有发自内心绝望的喊叫。

– 2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

这本书很久之前读过一遍,这次是复读,我读的版本是 30 周年纪念版,读完依旧带来了不少启发。正如书名中的「高效能」,如果你是追求高效能的人士,理应读一读,看看柯维留下的 7 个习惯如何使个人获得自我提升,成就自我的同时,又是如何激发组织迈向卓越。

我在豆瓣上给这本书打了 4 星,减少的一星主要是读起来略显啰嗦,去除这点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认真看看的。首先,这本书会让我们对习惯和效率的认识更进一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追求高效能,这也是我们成长和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好的习惯会促使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动时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其次,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其实也在践行这些习惯,比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是三个提高个人成长,获得个人领域成功概率的习惯,我们在日常都多少在应用这些习惯,为什么不能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呢?

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人除了观内修己之外,还要跟公众打交道。我们要进入职场,我们要在社区生活,我们会有一些朋友,这就要我们把自己呈现给公众,发生互动,产生协作,创造价值。我们如何提高在公众领域成功的概率呢?「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综效」这三个习惯会带来一些帮助。

人生旅途多少是这六个习惯的迭代与更新,而我们则据此成长,走完一生。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来自于获得个人成长与成功的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是三个习惯每每看着简单,也能通俗理解,日常也在应用,却总是不能做的很好,这次读得时候发现就这三方面仍然需要提高。

– 3 –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这本书值得多读读,写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阐述思想理论及发展史的书来说非常难得能有这么好读的,希望这样的学者能够多一些。我在豆瓣上给这本书打了 5 星,非常推荐大家读一读,其实从上面截图中的评价人数和对应的分数来看这本书也是值得阅读的。

现实离不开思想,思想内在于现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都脱离不了思想助攻,从小到日常的购物,大到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种种都脱离不了一个思想观念的框架。那么对于这些思想观念的来源的追问,就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反思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助于我们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整本书讲的都很精彩,比如开篇「中古今之变」部分,这部分介绍了「理性」的观念这个思想动力是如何让自然变成了不自然,这产生了两个基本观念的转变:人看待世界和人看待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两种转变带来了两个现代性的问题:我们如何用理性来回答人生活的意义?既然相信人人自由平等,我们该如何建构社会秩序? 

从自然变成不自然的过程中,如何建构「理性」,一些思想大家建立了自己思考的理论,这部讲义介绍了 19 位思想家建构的思想大厦基础与框架,以故事和结合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来娓娓道来,把每个人都讲的很精彩,这相当于给这些思想理论做了一个概览,把你带到门口,假如有一天真要研读某位思想家的理论著作,也会极有帮助。

– 4 –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这本书是从微信产品创始人张小龙在腾讯的一次内部分享内容中整理而来的。微信可能是现在每个人每天都会使用的一款 App,正如微信所说的「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我想如今的微信是做到了这点。这也是一本我读完后在豆瓣上打了 5 星的书,推荐产品人都应该阅读。

整本书短小精悍,不到 5 万字。书中内容虽涵盖产品的各个方面,有细节也有抽象,但我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居然是强烈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可能就是张小龙独有的思考。书中的每一段话都值得深思,每一部分都应该在做产品的时候思考一番。张小龙怎么思考的,在书中如你所见,自己做产品终究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可能沿途每个人看到的风景都不同,但一些路标是每个人都要路过并需要为之停留,然后在这些路标留下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

– 5 – 《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这本书同样也是我读完后在豆瓣上打了 5 星的书,这本书挺有意思,我在读之前看到书名脑中浮现的是「天皇皇,地皇皇,……」这样小时候能够在电线杆上偶尔看到的小传单。开始读以后发现相去甚远,但其实也多少是有些关联。

书中从「叫魂」这个事件对当时帝国的社会种种做了一番考证。读着有意思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从字里行间依然能看到当下的种种在历史中的踪迹,用另一种方式看,或许「叫魂」正在上演。

– 6 – 《大商人读库本系列》

大商人读库本系列共有 6 本小册子,分别介绍 6 位近代民营企业家,从书中的文字读来,这 6 位企业家都很值得敬佩,我读罢尤其喜欢张謇、穆藕初和刘鸿生。册子很小,读起来不费劲。

我读完后在豆瓣上给这个系列打了 4 星,减少的一星主要是读起来感觉没有讲透彻,写的都是表面的一二三这样框架性的东西,有些点到为止,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时代和自古对于商认知进行脑补。但无疑的是可以从这 6 位近代民营企业创业和现代的民营企业创业做个对比,两者多少还有有些不同的。

– 7 – 《只是为了好玩》

这是一本自传,自传的主人是创造了 Linux 的 Linus Torvalds,芬兰人,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他是一个顶级的程序员,如果对程序员或者对 IT 行业感兴趣,可以考虑读一读。或许不在这个行业的人对他的产出 Linux 不熟悉,但是如果说所有的 Android 手机操作系统都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可能大家就会有些模糊的概念了,而这个内核是由他一己打造的。

从这本自传中除了能看到成为顶级人士的共同特质「他们总是对自己做的事情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彻彻底底搞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找到优雅的方案,而且还能身体力行。」之外,还能看到一个书呆子、大鼻子的男孩的成长及 Linux 的诞生,以及他对于他所处环境「芬兰」和他眼中生活的意义,可能如他给书起的名字只是为了好玩。

– 8 – 《西藏,西藏》

这本书在书架上有些时间,一直没读,在 8 月份准备看纪录片《第三极》时,我想应该先读完这本书,然后再看纪录片。这本书是作者卡布自己丈量之下的西藏,他几乎在不同的季节跑遍了整个藏区,他笔下的西藏和镜头下的西藏无疑是非常美丽的,这是一种具体且带着个性化的美丽,看完后再看《第三极》,静态的文字、照片和影像相辅相成,看到了桃花、藏纸、雕版印刷、打阿嘎、坛城、老鹰泉、唐卡、转山…… ,影像和文字照片重合在一起。

我出生在离西藏还不算远的大西北,却一直未能去西藏感受一下那里的神秘与美丽,毕竟那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心向往之。基本上写西藏的书总会拿来读一读,身虽不能至,读读书也挺好,至少让脑海先领略一番那里的风光。

– 9 – 《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这是一本讲政治史的书,而且是讲 49 年及其后,这其实挺不好讲,这本书不但讲了,而且评价还挺高,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这本书就很值得一读。

读完有些感慨,现在能看到的基本都能在书中看到,没有什么新鲜事,我们的选择好像也就在这里面兜兜转转。其他不多说了,书挺好读,不太避讳,算是实事求是,当然有些克制。

– 10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这是一本小说,分在科幻小说这个类别中,我是没看到任何科幻的地方,倒是看到了因变化带来的一丝丝绝望。这也是一本我读完后在豆瓣上打了 5 星的书,这书读着会让人心情沉重。

这是一个有关智能改造的故事,改造智能的科学技术从实验小白鼠阿尔吉侬到心智障碍者查理身上的临床应用,让查理的报告从近步抱告到进步报告最后并没有完全再回到近步抱告,他终归还记得给阿尔吉侬坟上放些花,但仿佛已从黑暗到光明轮回无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变化?

– 11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非常好读的哲学史,你甚至都可以把它当作「小说」来读,作者的行文比较风趣,风格活泼,如果想读哲学相关的入门书,这本书相当不错。它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索引,给我们一个大概的轮廓,以便让我们大致了解各个哲学的观点。

但我们时刻要记得,这些只是结果与答案,哲学家们获得这个观点(或者说答案)的过程中的思考与论证我想才是真正的宝藏,但找到宝藏很辛苦,也很枯燥。所以不妨将此书作为一个哲学方面的历史泛读,如果真正对哪个观点感兴趣,再深入进去探索一番也未尝不可。 

– 12 – 《写作是门手艺》

这是一本工具书,在书中师傅手把手教徒弟写作的手艺。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作文,大学开始论文,论文算是学术写作这个范畴中的活儿了,这本书就是一本教你如何进行学术性写作的工具书。

我在读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就会发出一些感慨:“要是当时在大学写论文的时候有这样的工具书作为参考该有多好呀”,所以建议刚考入大学的应该入手一本看看,相信对未来的论文完成会很有帮助。当然除了类论文的学术性写作之外,只要想写点字的人读这本书都应该有所收获,比如问题意识,如何选题,如何读,如何组织结构等等。

在读读过程中也有感觉凌乱的部分,比如故事,其实删除这些,仅仅保留学术写作的手艺可能会更纯粹一些。

– 13 –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 30 讲》

这本书 5 星推荐,这是一本政治学的普及读本,浅显易懂,能让人轻松地读进去,很适合我这个小白。我读下来的获得的启发主要有:视角很重要,多面性观察更有收获,可能性无下限但有上限。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PT 体验小记

什么是 PT ?PT 是 Private Tracker 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基于 BitTorrent 的 P2P 下载的一种方式,它与 BT 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在私密范围内进行下载,并且记录每一个用户的详细信息。

由于它具有私密性,所以一般提供 PT 服务的平台或者社区(在下文中统称为 PT 站)是非公开的,可以把这个平台理解成一个私密的种子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想成为它的用户,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获得邀请,另一种是通过捐献,当然 PT 站偶尔也会在特定的时间段做做活动,搞个开放注册。成为用户后,会得到一个 passkey ,PT 站使用 passkey 来辨识每个用户,用户从某 PT 站下载种子后,这个种子带有用户的 passkey ,同时也通过 passkey 来计算用户的账户流量。

PT 站通过 passkey 统计用户的上传及下载,大多数 PT 站会以上下载比例(分享率)规定用户需上传多少后才可下载多少,有些站甚至会以用户上传及下载的内容等做积分值,分享率过低者会被系统取消使用 PT 的资格。由于需有足够的分享率方可下载,因此有些使用者会租用网路上有大频宽的种子盒子以提高自己的上传率。

通俗来讲,PT 站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提供 BT 下载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么一个地方。

搭建 PT 站有现成的产品,比较常用的 PT 站的服务器端系统有 Gazelle、NexusPHP 等,要做 PT 站需要首先在服务器上架设好服务器端系统,然后设置自己的规则体系,接下来就是运营这个私密的社区,种子的丰富和高质量是吸引人来参与的基础。用户下载种子内容的客户端工具同样也不少,比如 qBittorrent,Transmission 等。

在如今各种资源满天飞的互联网上, PT 站一方面是私密的,另一方面又有严格的规则,在使用中会统计考察一系列指标,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玩这个,它有什么优势呢?

在我简单的体验之下,其优势大概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 下载速度快
  • 资源更新快
  • 资源质量高「蓝光高清片源的首选之地」

正是由于其私密性的门槛和设计的规则,使得大家在一边下载资源的同时,一边贡献上传量,真正体现了 P2P 这个对等网络的最大效用,在这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 PT 站下载资源,每个人既想很快地完成资源的下载,又想让自己多上传一些(让更多人从自己这里多下载),在自己下载完后为了便于别人从自己这里依旧能下载,会一直保留着做种。这样就会使得在下载的时候速度很快,速度的瓶颈主要取决于自己的网络。

这跟传统的 BT 下载不太一样,传统的 BT 下载大部分人会在下载的时候设置下载的速度最大,上传的速度给一个很小的值,甚至有人会直接设置上传速度为 0 ,下载完后通常会第一时间关闭退出,也不做种。所以我们在使用 BT 下载的时候,很多时候速度并不是很快,而且总是下载着下载着就没有种子了,于是就停留在 99.9% 这样的状况。

另一个优点是其资源更新是很快的,尤其是越大的站,其资源更新的越快,资源更新快意味着能够早先一步获取资源。

第三个优势是资源的质量高,是蓝光高清片源的首选之地,这个就不多说了。

在优点的另一面是它也有其不方便的地方。首先每个 PT 站规则的学习有一定的成本「各站规则多少有些不同」,这些规则首先要弄清楚,要不说不定玩两天账号就被禁了。其次,它有一定的进入门槛「土豪捐赠进入不在此列」,你要等待其开放期间才能注册获得账号,或者就是通过其他人获得邀请码这样的方式进入。再次,如果更好的玩 PT 站,可能需要搭建一套系统,这需要额外一笔费用支出。

一个新手应该从小站点开始先玩玩看,那么怎么玩呢?

首先要有 PT 站的账号,获得账号的途径有三个:别人发的邀请码(俗称求药);自费捐赠加入(捐一个月or 捐永久vip);PT 站点开放注册时,自己注册加入。

一般被邀请入站和自己注册入站的用户,会有新手考核。考核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即可,每个站点的新手考核可能略有不同,但大概会有三个维度的考核:上传、下载、经验值,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指标。

下载这个是第一容易完成的,挑几个对应大小的的种子,注意要找有下载统计的也就是非 Free 的种子,完成下载即可。经验值可以通过多挂几个小种子,下载完成以后持续保留做种子,再辅以站内针对经验值的活动,完成活动即可,这个是第二容易完成考核的。比较麻烦的是上传,这个要找不统计下载量的 Free 种子,这样让下载量不被计算在内,下载完后继续做种,别人从你分享的这里获得数据,你的上传量就有了,这里应该选择热门、不太大的 Free 种子,然后一直挂着就行。

具体还要看各站的具体要求,然后读一下具体的规则,一般都能完成考核的各项指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要做规则中不被允许的事,否则轻则账号不保,如果你是通过邀请码获得的账号,可能还会连累上家。

我自己是从 HD Time 开始玩的,刚好在其开放注册的时候注册了一个账号,我没有搭建系统来玩,用的是自己的电脑。

注册完毕后,会提示新人考核任务,如下图所示,其中有考核时间,这里是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有 4 个考核指标,分别是上传增量、平均做种时间、下载增量和魔力增量。

新手任务中除了魔力增量之外,其他的指标完成在上面都讲了,只要每天在开机的时候挂着 PT 客户端就基本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里我使用的客户端是 qBittorrent 。魔力值通过做种和日常的签到也可以轻松达到指标,如下图就是每日签到给的魔力值。

在 PT 站中有一个个人信息的展示区域,如下图所示,这里显示个人的一些相关数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图中 可连接:否 ,这其实是不太正常的,会大大减小你这个节点被发现的概率,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上传量,正常情况这里应该显示为才对,这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你需要在外网有一个固定的 IP 地址。第二对自己的路由做端口映射。我查了一下我的 IP 地址并不是固定的,要向宽带运营商提出申请才行,至于端口映射相对比较容易,登录路由器在找到端口映射部分的设置,映射到你用作 PT 的机器的 IP 地址即可。我主要是小玩试试 PT,所以也就没有申请进一步操作。

本来想做个一些 PT 站点的列表,后来想了想还是不具体给出了,如果需要可自行搜索或私信我获得,由于 PT 站的私密性,所以仅仅获得地址用处不大,可以搜索一些介绍 PT 的相关社区,他们会有一些邀请码什么的,具体都有哪些社区,这里也不推荐了,很容易就能搜到。

在我看来喜欢玩 PT 的只要有一个大站的账号就足够了,但也不妨有很多专业玩家会有很多个 PT 站的账号,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自然辅助的衍生产品也就出现了,这里主要说两个,一个是面对 PT 站本身的,另外一个是针对这些 PT 下载的内容管理的。

PT 助手 Plus 是一个浏览器插件,支持 Chrome、Firefox 和 Edge ,是一个能够提升 PT 站点使用效率的工具。正如其名,它是一个助手,能够辅助管理多个 PT 站点的账号以及搜索并显示这些 PT 站点的资源。这个工具是开源的,可以在 GitHub 上获得它,包括如何使用。在目前我查看的时候,这个工具针对 Chrome 和 Firefox 的版本已经下架。

另一类的衍生产品就是针对用 PT 下载下来的内容进行管理的产品,比如如果你对影视感兴趣,可能针对内容建立一套家庭影视系统。如果你对音乐感兴趣,可以打造一个音乐中心。也就是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媒体库,这方面也有不少的系统可供选择和使用,比如搜索 Emby 能找到媒体管理的方案。

单的一圈尝试下来,真要玩好这个也是需要不少银子的,你得经常在线,我看了一圈这个比较适合搭建有群晖或类似群晖系统的用户,或者有常在线服务器的用户,普通用户玩玩即可,毕竟在现在除了 PT 之外有不少网盘资源在各种渠道流转,这已经满足大部分人的日常所需。

最后来一点畅想,PT 统计流量的上传和下载,这中间各个分布于各点的设备是参与了劳动的,那么这些劳动是否能够结合一下区块链?可能更小类别垂直的 PT 站,结合私有 Web 内容管理平台给家庭提供服务(比如家庭教育)的产品也是一个可以探索的点。唯一不好的就是这些内容可能并不怎么合规。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