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月夜

我的日常防骗手册

yunshikeng

在互联网的这张大网中,其实我们都是在裸奔,作为在这个行业之中从业人员,本身又是重度的用户,平常的一些操作算是比较注意了,但在「社工库」中依然有不少泄漏的帐号信息,我大概整理了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操作习惯,用于减少被骗,或许这些对你也有用。

  1. 在信息的获取上我基本上是不用百度的,我用Google;
  2. 基本上我是不接400开头的电话的,偶尔心情好会接听一下,但大部分时间看到400开头的电话心情都不会好;
  3. 所有收到的短信,如果内容中有链接,我是一概不点的,要克制对连接的好奇心;
  4. 所有有关中奖的信息我一概是直接删除的,因为我不太相信我会有这么幸运能够能中奖;
  5. 对于各种折扣的信息我也会一概删除,如果真对折扣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会麻烦一些,通过官方的渠道来看看;
  6. 我有两个手机,其中一个我是不接陌生电话的,如果真的有急事寻找你,总会及时的找到你,另一个电话我会接除400外所有的电话,并保持语气友好;
  7. 情色类、以曝露美女图片或者小视频引导的链接我是一概不会点击的,如果真的需要,我会有自己的通道;
  8. 有关养生、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类的信息我是不会看的;
  9.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但不存在免费的东西,如果存在,你要找到那个买单的人;
  10. 我会在重度使用网站或服务设置不同的密码,并会经常保持修改,虽然这在很多时候并不能防止被人知道,但不至于一下都知道;
  11. 对于银行卡类的使用我一般都会使用各种盾,并对于其官方网站确认再确认,对于需要绑定银行卡的电商网站,能不绑定就不绑定,如果必须绑定,绑定一个新卡或者现金少的卡,用的时候麻烦些有时候也是值得的,信用卡要设定每日最大消费额度;
  12. 上门拿着红头文件以各种名义检测东西的均不可信,要依据社区公布的消息为准,主要的检查可能会有燃气与暖气;
  13. 碰到让打钱的信息,如果信息内容高度巧合,不要怕麻烦,打电话求证一下;
  14. 网购的东西我会尽量送到单位所在的地址;
  15. 安装App从正规的市场安装,除了用的其实我很少安装一些App,研究App我会装在一台单独的手机上;
  16. 涉及到金钱诉求的,最好能通过电话或者可靠的渠道确认一下,在很多情况下会有很多即时通讯工具被盗号的情况;
  17. 任何让输入账号与密码的链接很大程度上是行骗的,当然你主动使用网银的时候是除外的;
  18. 在需要提交各种证件的时候,能打上水印就打上水印,水印上要注明用途。

这些列表还会持续的进行补充,通常来讲对于有便宜可占的信息消费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对于涉及法律法规案件的信息要及时向最近的公检法求证报案,其实大部分是不用求证的,如果真牵涉案件是不会电话进行询证的。另外一旦中招要及时报案,争取最大程度挽回损失。

如果你有更好的防骗操作,也愿意对这个列表进行补充,请留言给我。

题图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著名陨石坑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搜索「doevents」

最近我要练练字

writetemplate

我与自己约定从今年开始要做一些事情,通过坚持持续做这些事,把它变成习惯,目前进展良好的包括读书、英语。每天坚持走路超过一万步也已经保持一段时间了。

是时候可以再增加一项事情做了。看到不少朋友在练毛笔字,自己经常在写字的时候提笔忘字,再加上发现自己写的字没有以前好看了,所以最近我要练练字。

上一次练字记得是刚刚迈入高中的那个时候,学习成绩差,而每次的成绩单又要家长签字,为了偶尔自己模仿家长签签字,拿着「庞中华」老师的字帖着实练了好一阵子,虽然后来实施模仿签字的次数不多,现在看来之所以实施次数不多,是因为那时已经有模糊的意识来评估实施与挨揍这之间的性价比。经过这么一出以后,写的字不那么难看了,也算是有收获。

这之后的这些年基本上没怎么练过字,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用笔写的也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依赖计算机的来完成文档的输出,当初没有学会五笔输入,一般采用拼音类的输入法完成文档的编写,正如此刻正在写的这篇,就是在用着系统自带的「简体拼音」输入法。

这种拼音类的输入法这些年的体验是越来越好了,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依据自身的应用环境加快文字的录入,从拼音结合文字列表的视觉选择基本上能够保证大部分汉字的录入,但不少能在电脑上正常完成录入的汉字在用笔写的时候往往「提笔忘字」,我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尴尬,觉得非常熟悉的字,就是突然无法写出。

这可能是因为使用拼音类的输入法通过视觉与列表完成了汉字的选择,减少了对汉字的拆解过程的记忆与思考,而用笔写的时候则会相反,我想有事没事多写写可能会对「提笔忘字」的现象有所改善。

试试看是否能够改善提笔忘字同时让自己写的字更好看,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每天用15分钟的时间完成这件事,坚持下来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搜索「doevents」

VR初体验

GoogleCardboard

VR「Virtual Reality」指虚拟实境,简称虚拟现实,以前在科幻小说或科幻大片中偶有看到,比如带个头盔戴个手套,通过虚拟的场景进行交互,随着这些年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传感、显示等各项技术的发展,VR就火起来了,而且呈现越来越火的趋势。

从朋友那里搞来了个 Google 眼镜盒子「Google Cardboard」,这个眼睛盒子可能是目前市场上能以最低成本体验虚拟现实系统的设备,辅以智能手机和若干不同的App软件,在周末这两天进行一番简单的体验,一番体验下来,感觉目前的虚拟现实系统更多的像个大玩具,估计稍微昂贵一些的设备会稍微好一些,但从内容和交互上还需要相当的时间。

这款VR设备自身没有「大脑」,用智能手机来充当,分别体验了iPhone和Android手机,尺寸都是5.5寸,两者在体验上基本差不多,有些内容有视觉上略有粗糙,估计4K屏的大屏手机会好很多。

从交互上这次体验到的主要是针对内容播放的控制,由App来完成,比如开始播放、暂停播放,调整音量,返回等,还有些VR设备带有遥控器,基于传感设备与动作行为的交互没有体验到,或许这个仍需要等待,这次仅仅体验了视频播放类的内容,我把他称为观片,针对游戏这次没有体验,可能在交互上要稍微好于观片。

这次体验视频播放的内容的种类上还是想对比较多的,整体上来讲各种种类的内容构建的虚拟场景还有待提高,沉浸感不是很强烈,全景的视频内容体验最好,随着身体的转动看到不同的内容,这个还是很好玩的,对于在视频周围增加影院虚拟场景第一时间接触也是蛮新奇的,但营造的自己包场影院的氛围不是那么美好,多几个人会更好,这对于偶尔观赏3D影片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个增加的影院虚拟场景也是由App来提供的。

总体来讲内容体验的时长都比较短,尤其针对全景类的内容,传说国外在某些方面对VR的使用率已经很高,于是也专门找了这方面的内容,一番体验以后发现也就那样,但明显要好于非VR观阅,估计是受限于设备,虽然设备是支持戴眼镜进行体验的,但是带着眼睛应该还需要进行调整,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调整,所以看上去场景内的人和物略微有些变形。

这次体验的时间比较短,设备也是比较简单,但不管怎么说,闲暇时偶尔用这款相对便宜的设备玩玩还是不错的,比如周末你坐在包场的影院中,你环顾四周发现空荡荡的影院就你一人,荧幕上还算不错的3D电影正在播放,有点IMAX的意思,这感觉也是非常棒的。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搜索「doevents」

让你撰写的文档看上去更好一些

docstyle

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要写一些文档,文档的内容是否好需要深练内功,是一项需要长期锻炼的活儿。内容之外,文档的排版格式有一些规范规则,比如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1-2006」。

在实际写文档的过程中,除非要求非常严格的场景,一般很少完全按照标准规范执行,但基本的东西还是要注意一下,至少要让文档看上去是那么回事。

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和阅读的很多文档都非常别扭,以下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1. 目录与目录指向的正文不对应;
  2. 正文的页码不是从第 1 页开始;
  3. 段落首行缩进很随意;
  4. 整个文档中各段落行间距不一致;
  5. 标题「目录」在文档中不对应。

当然还有更多的地方看上去也是别扭的,比如题注、图、表的说明及在正文中的交叉引用等,但是只要解决了这比较常见的五种情况,基本上这个文档看上去会好很多。

解决这些其实蛮简单,我们以 Word 作为文档编写工具「WPS类同,两者在操作上高度一致」来看看怎么处理这些。

在新建一篇空白的文档之后,不要着急开始写,先找到「分隔符」按钮菜单,选择分隔符中的分节符下一页,操作两次,将整篇文档分成三节,这分成的三节分别对应文档的封皮、目录、正文。分隔符一般在页面布局中可以找到。

分好节后在 Word 中可以看到有三个空白页。第一页中可以写文档的标题、副标题等等;第二页用于展示文档的目录,可以先不用管;文档的内容从第三页开始。

找到「页码」按钮菜单,在第三页页面底端插入页码,插入页码会自动在整个文档中插入页眉和页脚,出现页眉页脚工具设计菜单,找到「链接到前一条页眉」取消与第二节的链接,然后在「页码」按钮菜单中「设置页码格式」,将页码编号由「续前节」变更为「起始页码」,并由 1 开始。

我们可以开始写内容了,找到「多级列表」按钮菜单,一般在 Word 的第一个选项卡中可以找到,选择如下这个即可。多级列表是组织你文档结构的,同时也可以由这些多级列表生成目录。

1 标题 1
1.1 标题 2
1.1.1 标题 3
1.1.1.1 标题 4
……

写完标题后,开始新的一行写正文,一个段落完成后,选中这个段落的所有文字,选择字体大小为小四,一般字体使用宋体即可,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段落」,然后对「缩进和间距」进行设置。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也可以在行距中选择「1.5 倍行距」,设置完后确认即可。

还有一个常用的按钮菜单「格式刷」会经常使用,如果想在新的内容中应用前面的格式,可以先选中前面的内容,然后鼠标左键点击一下「格式刷」,到要应用的地方鼠标左键再点击一下,这样新的内容就有了跟前面一样的格式了。

写完正文内容后「写一部分也是可以的」,回到第二页,找到「目录」按钮菜单,选择「插入目录」,使用默认选项即可,这样就会自动插入目录。当内容修改后,可在第二页目录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更新域」进行目录的更新。

进行这些操作后,撰写的文档基本上就没有那些常见的问题了,看上去会好很多。

更好的方式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档建立不同的模版,这样在以后使用时就可以不用再次设置。网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模版可供下载使用。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搜索「doevents」

记一次手术的切身感受

今年七月份开始身体有些不大好,一开始继续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并不像往年马上就好了,断断续续持续两个月始终不见好,中间到医院两次,八月底去医院,主任建议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于是有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手术的切身体验,目前身体已经恢复,有必要记录一下。

确认采用手术治疗后,首先是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拿着医生开具的住院证到住院楼大厅办理入住手续,主要是交钱、量血压、领盆、腕带,然后到所在楼层护士工作站,护士会给安排病房病床。

虽然在患者的标识上增加了条码腕带,但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的使用起来,依旧还是依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问答来确认身份。在支付上便捷很多,一卡在手即可解决问题。

入院后做必要的检查后,会根据情况安排手术,检查情况一切顺利,安排九月一日第一台手术,术前麻醉师找我谈话,告诉将会采用全麻的方式,确认后签署文档,我额外要求增加使用止疼泵,这个再后来被确认是比较明智的。

在手术前的各项检查中,有很多真是无纸化了,不像之前将手写单据转化为打印单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信息化的日趋完善,与麻醉师确认相关事宜是在iPad上进行的,无线与移动也得到了应用。

手术前一天晚上过12点后就不允许饮食了,同时会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第二天一早进行灌肠处理后,等待手术引导人员到来,随后跟着引导人员乘坐专用的电梯来到手术室门口,更换拖鞋,将眼睛交给家人后环顾四周,人影绰绰,跟随着就到了一间等待室,屋子里摆放着很多的轮椅,一排排的大概有五六十个,按照指定的编号做好后,会有护士逐个给扎针输水,之后就是等待手术护士来领人。

大约有半小时,过来一个护士MM,经过身份核对后,让我跟她走,在到手术间的路上询问一些既往情况,比如对什么过敏这样的,然后说你这个是个小手术,别紧张之类的,护士MM的声音很好听,模糊中看着也非常靓丽。很快来到手术间,手术间空荡荡的,除领我前来的护士外,还有一个护士,在领我来手术间的护士MM的帮助下,我躺到了无影灯下的手术台上,躺好之后,仪器的导联线就与身体连接了,身体开始发抖,手术间的温度特么的真低,给护士说冷后,给盖上一床厚厚的被子,然后从背部侧面给用上暖风管,顿时就舒服多了,后来才知道这暖风也是要收费的。

这时候应该是医生查房时间,对我来说就是等待时间,这一等足足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只能时不时抬起头环顾四周,由于近视只能模模糊糊看个大概,手术间很大也很现代化,当模糊看到对面的钟表大约9点半差不多时,医护人员到了,他们之间简短的交流之后,一个氧气面罩盖在我的脸上,呼吸几下后,我就失去了意识,手术开始了。

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前前后后也大概有个八年的时间,这中间也进过手术室「主要是为产品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提供技术服务」,主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感受患者的术中过程,想来我失去意识的这段时间就如同我以旁观者身份感受的类似。

隐约中听见有人在喊我,伴随着轻拍脸的动作,意识逐渐开始回到我的身体,努力的睁开眼睛,看到天花板在晃,感觉很困想闭着眼睛继续睡觉,旁边有人一个劲的在喊我,并问我一些诸如叫什么名字,做的什么手术的问题,反馈后听到说可以了,然后我就回到了住院病房所在的楼层,进入了监护室,这时候基本上人已经相对清醒了,要在设备的监控下在监护室待够24小时。

在监护室的这段时间人越来越清醒了,虽然还有眩晕感,但总体感觉好多了,疼痛慢慢袭来,好在当时要了止疼泵。随着输液的逐渐增多,我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排尿「由于是小手术,没插尿管」,慢慢尿意越来越严重,几番起身却排不出来,这让我开始紧张起来,于是我频繁的起来躺下,不断尝试,在凌晨2点多终于排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慢慢恢复与忍受疼痛。

从进入手术室到出来的整个过程,对于家人应该是比较难熬的,尤其是在术前看到那些签字的诸多文档,又碰上整个时间比较长,进入手术室算上等待时间到出来差不多一上午过去了。

在监护室一切顺利,过了监护时间后转到病房,开始在院恢复阶段,中间有单间病房空出来了,就调换到单间病房,然后就是开始输液换药等常规恢复时段,在止疼泵用完后间断的使用了两次止疼针,恢复的还算顺利,住院十天后出院。这段时间家人比较辛苦,两头跑不说,老婆一直在医院陪护照顾着实辛苦,孩子也比较懂事。出院后又卧床约两周加上用药,就差不多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了,非常感谢家人与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的工作也是比较累的,要充分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买些水果零食以示感谢,另外多沟通交流总是好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相信江湖传说及某度中搜来的包治百病的广告或者是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治病这事得相信专业性。

目前整个医院的诊疗体系相较前些年有很多进展,硬件设备比较先进,信息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从开始部署第一代信息化系统到享受到信息化的红利,近年来信息化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医疗水平,但可能仍有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尝试:诸如移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从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向床旁延展;诸如信息向患者移动设备的推送;诸如患者在出院后是否建立沟通回访;诸如信息数据的二次挖掘与共享;智能设备在诊疗过程中的使用;向院外提供诊疗服务等等。在医疗这个行业精耕细作是有很多机会的。